怎么熬中药啊
- 1你好,怎么样熬中药效果最好
- 问:病情描述:我是腰酸阳虚,大夫给我开中药,我忘记了问大夫怎么熬了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没有治疗过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每天喝3次,我现在不知道没服药是一次性熬够3次的量还是每次熬一点,请你帮助我吧
- 答:
-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根据你的描述,你这是关于熬药的问题指导意见:根据你的描述,你这种情况建议先用冷水泡半小时,然后大火烧开,用文火熬20到30分钟,最好使用砂锅熬药。
- 张永霞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肾阳虚引起的腰酸是可以服用中药调理的.指导意见:中药的熬制方法一般是用砂锅文火煮30分钟,煎煮至6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即可.
- 刘彦峰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中药的熬法,先用冷水泡一小时,然后放入砂锅里熬,水没过药材两指就可以,先用大火烧开,再慢火熬二十分钟左右,倒出药汁再加水熬,可以熬两遍到三遍,把熬出的药汁混合分成三次喝。指导意见:中药的熬法,先用冷水泡一小时,然后放入砂锅里熬,水没过药材两指就可以,先用大火烧开,再慢火熬二十分钟左右,倒出药汁再加水熬,可以熬两遍到三遍,把熬出的药汁混合分成三次喝。
查看详情>>
- 2中药怎么熬制啊?
- 问:问题描述:中药怎么熬制啊?
- 答:
- 吕玉荣医师: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1. 标准煮法:药材为一般的补药(例如包含有当归,黄芪,熟地)步骤一:先将药材放入锅内(不可使用铁锅或铜锅),加入适量的水(超过药面约2公分,大约4碗水),浸泡半个小时.步骤二:以武火(大火)煮沸后,再以文火(小火)煮到剩一碗水(约250ml.),将煮好的药液倒出于碗中,再重复用三碗水煎煮成8分,前后两次混合服用.2. 快煮法:药材含有挥发性中药(例如银花,菊花等治疗感冒的中药)步骤一:先将药材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刚好盖过药面,约三碗水),浸泡半个小时.步骤二:以武火(大火)煮沸后,再以文火(小火)煮10分钟,不可打开盖子,煮一次即可服用,不必重复一次.3. 后下法:药材中含有不耐煮的中药(例如天麻,钩藤,麻黄等)步骤一:先用四碗水浸泡药材约半个小时.步骤二:以武火(大火)煮沸后,再以文火(小火)煮到剩一碗水(约250ml.)时,再将不耐煮的中药(一般会另外包)投入再煮5分钟,将药液倒出于碗中即可服用.4. 先下法:药材中有一些需久煮的矿物类(例如:滑石,石膏).步骤一:先将矿物类的中药(另外包)加入六碗水,先煎30分钟后,再加入其它药材.步骤二:以武火(大火)煮沸后,再以文火(小火)煮到剩一碗水(约250ml.),将煮好的药液倒出于碗中服用即可.5. 另煎法:药材中含有一些名贵药材(例如人参)步骤一:先将一般药材加四碗水放入锅内,浸泡半个小时,大火煮沸后,小火煮到剩一碗水,放凉.步骤二:将名贵药材的药材,加一碗水,于电饭锅中蒸30分钟后,取出与上述药液相混,即可服用.“良药苦口”,中药本来就不太好吃,何况是水煎中药?可是,如果真的病情需要服用水煎中药,那么,至少也要“料理”正确,水药的药效才会彻底出来,所以,如果有机会服用水煎中药时,别忘了问问您的医师,该如何煎煮您的中药,可不是一味地“四碗煮成一碗”! 按传统方法,就是把中药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用文火慢慢煎熬.倒出头道煎药汁后,再用冷水浸泡4~5个小时,之后再用文火煎熬一段时间,倒出二道煎药汁.可是煎中药时,存在3个有关卫生的问题:一是中药在采集和制作过程中易混入杂质. 二是某些中药可能含铅,汞,硫等.有关部门曾对铅超标的茶叶进行过试验,发现冲泡的茶汁中没有铅,如浸泡超过1小时,铅被浸出,茶汁中会含有超过饮用水标准的铅,这对煎中药也有借鉴作用.三是“千滚水”的把握问题.我建议对传统煎中药的方法进行一些改进:首先,煎中药采用纯净水,因为普通自来水中含有余氯,在水沸时,中药会与水中的有机物质产生反应,生成致癌物质三氯甲烷,中药熬制时间越长,生成越多.入锅以前,先用纯净水将黄芪,丹参淘洗几次,这样可清除不少表面的杂质,然后再用沸水煮,片刻后,表面会浮起一层泡沫状物质,此时应迅速用汤匙把这一层脏物清除掉,然后再改用小火煎熬稍长一些时间,倒出头道煎药汁,之后,泡一会儿,再用沸水煎熬稍长一些时间,倒出二道煎药汁,保暖备用,并倒弃药渣.用这样的方法煎中药有几个好处:一是解决了“千滚水”的难题,二是可除掉很多杂质,三是可避免铅等重金属的危害,四是不会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损失,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张国喜教授点评:1.煎煮中药不必使用纯净水,但一定要用清洁水,如自来水,井水,泉水等均可.自来水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标准就可以了,如果考虑到残余氯的问题,将自来水在容器内放数小时,即可明显减少氯的含量.2.清洁中药饮片也不必使用纯净水,用清洁水即可,只需将中药饮片清洗2至3次,以去除杂质.3.煎煮中药前,要对中药饮片进行浸泡,但不必浸泡时间过长.一般情况下,冬季为40至50分钟,夏季半个小时以上就可以了.头次煎后不必用冷水泡,加水直接煎煮即可.
查看详情>>
- 3熬好的中药怎么保存才好
- 问:病情描述:我是一名学生,在家看病开了几幅中药,医生让我吃一个星期左右,但我得赶回学校,我准备开六福药煎好放在罐里带走,可以吗。会坏吗?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无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这样可以吗
- 答:
- 姜洋副主任医师: 如果没有建好的药物,普通存放就可以,不要放在罐子,防止天气热引起发霉。如果有机会,单肩的贵重药物,你可以放在冰箱里,如果是代煎好的药物,你可以放在冰箱里。
查看详情>>
- 4熬中药什么叫后放,后放后晚上怎么弄
- 问:熬中药什么叫后放,早上熬好后晚上怎么再熬
- 答:
- 刘昳主任医师: 中药有不同的熬制方法。你提到的后方是指中药熬差不多还有五分钟的时候,把后放的这种中药放进去再熬5分钟。就可以了,早上熬过一次,晚上正常熬就可以。
查看详情>>
- 5中药怎么熬治啊?一付药要熬几回啊
- 问:中药怎么熬治啊?一付药要熬几回啊
- 答:
- 赵天豫副主任医师: 您好朋友,煎中药。。注意将药先泡半小时,泡药可以直接放在煎药砂锅里泡,泡的时候,水比药高出2公分就可以,然后大火烧开后,小火煎25分钟,倒出药液,再加水煎第二遍,大火烧开后,小火煎20分钟,两次的药液混合均匀后,目的是为了两次药液浓度一样,再分成两份,早晚各一次。饭后半小时后服用。饮食清淡,忌食生冷辣凉。
查看详情>>
- 6我想知道中药先煎后下怎么熬
- 问:病情描述:我老公在同仁堂开了药方,金银花,半枝莲,扁蕾,瞿麦,炙甘草,车前子,淡竹叶,桑寄生,党参,茯苓,白术,陈皮,当归刨片,炏白扁豆,山药,灯心草(后下),砂仁(后下)曾经的治疗情况:我老公在同仁堂开了药方,金银花,半枝莲,扁蕾,瞿麦,炙甘草,车前子,淡竹叶,桑寄生,党参,茯苓,白术,陈皮,当归刨片,炏白扁豆,山药,灯心草(后下),砂仁(后下)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先煎药该怎么煎?(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如何治疗和预防。)
- 答:
- 刘昳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这个很简单,根据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了。先煎的先下锅,后下的后下锅就可以了。指导意见:需要注意的是中药里的煎是熬煮的意思,不是用油煎。可以留出后下的两味药,其他的先大火烧开(中药可先凉水浸泡半小时,去掉以后再加水煎煮),烧开一会以后改文火,放入后下的药一起煎煮10-20分钟即可。
查看详情>>
- 7中药怎么煮?一付药是煮二次还是三次?
- 问:病情描述:请问祛瘤汤中药怎么煮?辽宁中医开的,医院贴的说明我没看明白,一付药是煮二次还是三次?第三回也是添两小碗水煮二十分钟吗?我煮了三次,每次煮出来都是5小碗药,熬不出来三小碗为什么?我用20厘米不锈钢锅煮,用电陶炉烧,2200瓦烧开换四百瓦,每次二十分钟,三回一共一个小时,第一锅添8小碗水(药比较多,医院说把药压实从手背向上量1寸)煮多了多喝点行吗?还有红金消结胶囊,和中药汤隔开多长时间才能吃?中药汤是早饭前晚饭后多长时间吃比较好?月经期能吃这二种药吗?吃药期间能天天喝豆浆吗?我是附件囊肿,子宫肌瘤患者。:需要医生帮助提供远程诊断:每次煮出来都是5小碗药,必须熬出三小碗吗?多喝点行不行?一付药喝三次,每次喝一小碗半行不行?
- 答:
- 朱占军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根据你的描述,你煮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煮在次数多,一般中药是先泡再煮,一般是煮两次,两次所得中药汤混合后服用;二是煮药用的水过量,用水过量,既不利于饮用,也可能影响药效。指导意见:建议:每副中药煮两次,两次总量过到一碗,然后分早晚两次各服半碗,一般在饭后服用,可以遵医生说的。
- 刘玉杰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一般煎煮中药的话,煮2次或煮3次都是可以的,但要注意将几次煮的汤液混在一起,分3次服用。指导意见:当然,最好能够煮成3碗水,这样药物浓度高一些,效果也相对会好一些,胶囊药可以在饭后吃,汤液可以在饭前服用,有利于吸收。来月经期间不要服用,会增大出血量。喝豆浆影响不大。
- 杨位华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患有附件囊肿,子宫肌瘤,采用中药治疗。煮多了多喝点不会影响药效,红金消结胶囊和中药汤隔开半小时吃即可。月经期服药容易出现出血增多,豆浆没有解药作用,不影响药效。指导意见:建议早饭前晚饭后一小时吃比较好,不增加胃肠负担。月经期间暂停服药,可以正常喝豆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