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速问医生 > 健康同问 > 非手术胆囊息肉治疗

非手术胆囊息肉治疗

1胆囊息肉有非手术的治疗方法吗?
:您好,非常感谢这个服务平台给大家带来的方便,也感谢专家在百忙之中为我们解答问题。我有问题想请教。 我的母亲患胆囊炎两年,04年2月检查出有0.3cm胆囊息肉,05年5月复查长到1cm,06年5月复查长到1.1cm,医生建议手术。我们担心如果切除胆囊会影响身体健康,本来母亲的身体就弱,现在已经61岁了。第一个问题:请问手术后,没有胆囊会对今后的生活有没有影响,主要在哪方面的影响,影响程度怎样? 另外,如果有不手术的方法治疗那就更好了,我从网上查询到郑州管城中医院等胆囊息肉科高广义等,有叫做平息吞噬的药物治疗方法的说明,还有些病例说明,难辨真伪。弄得我很心动!第二个问题,请问专家不手术药物治疗胆囊息肉的方法是不是真的存在?这种说法是否可信? 再次,衷心感谢专家的解答! 敬候!
黄刚副主任医师: 你好:胆囊息肉如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建议早做手术,以排除恶变可能.另切除胆囊对身体健康不会有多大影响!
查看详情>>
2胆囊息肉非手术怎么治疗
:全部症状:就是觉得肋骨的地方疼痛,其他没什么,深呼吸时也疼,照B超回来说是胆囊息肉发病时间及原因:早十几天治疗情况:非手术想要得到的帮助:想咨询一下看有什么特效的药,不想动手术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预防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意见建议:胆囊息肉,胆囊息肉食疗及胆囊息肉的中医疗法乌僵薏四汤:由柴胡 ,法夏,三棱各 9克 ,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 10克 ,薏苡仁3 0克 ,白芍,连翘各 15克 ,甘草 6克组成.水煎服 ,每日 1剂 ,煎服 3次 ,.或制成水丸 ,每次 9克 ,每日服 3次.一般 2— 3个月为一个疗程 ,重者需 2— 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 ,腹胀重者加厚朴 ,便秘者加生大黄 ,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 ,疏通肝络 ;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 ,枳壳行气化滞 ;薏苡仁具有化痰软坚作用 ,可治疗多发性息肉.僵蚕化痰散结 ,白芥子,连翘,法夏善于化痰散结.三棱为血中气药 ,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上方加鳖甲,夏枯草,生牡蛎,丹参等 ,治疗肝内血管瘤也有一定的疗效.如果胆囊息肉超过 1厘米 ,还是以外科手术摘除为妥.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亲切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其他与慢性儿子胆囊炎相似主要同意表现为右上腹轻度周四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不动并无症状置疑只是德技在做多说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亲人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该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为辅. 意见建议: 治疗胆囊息肉的几种偏方:   1,双花连胆汤  一,方剂:  自拟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早八点左右,下午两点左右,晚十点左右,没时间的话,就一天分2次服吧),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二,适应症状:  胆囊息肉,它是长在胆囊壁上的肿物,绝大多数是良性,仅极少数为恶性,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三,治疗原理: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
查看详情>>
3胆囊息肉能非手术治疗吗?
:病情描述:肝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右后叶见直径11mm无回声灶,左叶见直径7mm囊性灶,管道系统显示清晰。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壁光滑,内见2*2mm、3*2mm等回声突起,胆总管无扩张。第一次检查出此病。服“熊去氧胆酸胶囊”一盒。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请问大夫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治疗!谢谢!
李晓静医师: 病情分析: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指导意见:建议结合中西医的方法治疗,平时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低胆固醇饮食,注意观察病情,定期复查
查看详情>>
4胆囊息肉非手术如何治疗?
: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胆囊内有多个息肉,最大的0.6CM,右下腹壯痛.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服消液利胆片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找到非手术治疗的医院或正规药剂. 化验、检查结果:B超确认 胆囊息肉.
爱心医生: 胆囊息肉的大小不超过一公分,不必手术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另外平时饮食等各方面需要注意一下,少吃一些油腻以及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另外不要喝酒,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避免熬夜、生气等不良刺激。
刘明医师: 病情分析:您好,这个病没有特效药,只是说药物是无法去除病灶的,只能通过药物缓解症状。一般主要是消炎利胆的中药治疗。指导意见:这个病重点是要进行定期复查,必要时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息肉在不断增大,就应该尽快施行手术,以免发生恶变医生询问:
张雪清医师: 病情分析:您好,您的情况已经了解,对于这种胆囊息肉来说药物治疗不会治愈的,只有手术才是会根治的指导意见:您的情况手术为好,药物无效,可以使用微创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是很好的,再就是这种情况是用微创治疗创伤很小恢复还快,是目前治疗此病的金标准医生询问:{[OnlyCharacteristic!!!No.1#120ask.com]ContentFlag} 提问人的追问 2011-12-07 14:07:26我国哪里医院可以使用微创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 回复人的回复 2011-12-07 14:08:58正规的三级医院以及部分二级医院都是可以的,这种手术已经开始普及了
查看详情>>
5非手术胆囊息肉治疗..
:非手术胆囊息肉治疗
刘颖高级营养师: 如胆囊功能不良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良性非胆固醇性胆囊息肉 :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及腺瘤样增生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其中炎症性息肉虽无恶变报道 ,非手术胆囊息肉治疗但均伴有程度不等的胆囊炎症 ,且多有临床症状 ,其余类型则均有恶变可能 ,因此一经查实应及时手术切除同时做病理切片以明确病变的性质.胆囊息肉样病变易发生肿瘤的高危因素主要有 6个方面 :①单发 ;②直径 >10mm ;③广基或蒂粗大 ;④病变增长 ;⑤年龄 >50岁 ;⑥合并胆石.但有专家强调 ,对直径 18mm ,即有晚期癌的可能 ,可直接开腹行扩大胆囊切除术 ,甚至要做广泛淋巴结清扫.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患者为查体时所发现.主要症状为中上腹部隐痛(46.9%).非手术胆囊息肉治疗发病年龄30~50岁者占57.8%,以中青年为主.主要依靠b超检查诊断胆囊息肉.但常难以定性,临床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亦较困难.目前主要诊断手段是超声检查,对<5mm者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如发现多发高强回声,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为胆固醇息肉,位于胆囊底部的小隆起,病变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散在回声光点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据病变回声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病变处的粘膜改变,对区分良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但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定性及鉴别诊断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阴性率.如当病变小且位于胆囊颈部时,或伴有胆囊结石时易造成漏诊,且对定性和鉴别亦有一定困难.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所谓真性肿瘤,指胆囊本身的腺体,非手术胆囊息肉治疗肌层增生引起的胆囊息肉,这是一种胆囊的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此类胆囊息肉特点见下表.所谓假性肿瘤,是指由于肝胆清理功能失调.  紊乱引起胆固醇积聚,结晶,胆囊慢性炎症引起炎性增生,胆囊,胆汁异常改下列手术指征: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非手术胆囊息肉治疗年龄大于50岁.(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5)cea(肿瘤标记铮?非手术胆囊息肉治疗?庵得飨陨?咔页?馄渌?赋φ乐琢稣摺#?)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
查看详情>>
查看更多关于 非手术胆囊息肉治疗 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