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漏斗胸
- 1漏斗胸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防治..
- 问:漏斗胸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防治
- 答:
- 孙志伟主治医师: 你好,这是佝偻病的一种表现,佝偻病是因为缺钙所致的,是小儿最易出现的疾病,这是需要调整好饮食,及时添加辅食,必要时使用维生素D与钙剂进行治疗.预防是需要从四个月后开始常规性的补充维生素AD制剂,至到两岁停止,如果满两岁时正在冬季那么应该延长半年时间,以后孩子大一些后户外活动增加,接触阳光的时间多了,自身产生的维生素D就足够了,此时通常就不需要再补充了.
- 周磊医师: 漏斗胸的治疗 传统的治疗方法:国外纠正漏斗胸的手术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八十年代也有开展此类手术低年龄幼儿手术在九十年代逐渐成熟过去治疗漏斗胸的常规方法是在前胸纵横向切开约10厘米的窗口切除畸形肋骨后再用钢针固定手术的创伤大出血多而且因患儿的胸廓完整性被破坏短时间内肺功能受严重影响会造成支气管堵塞肺不张导致严重缺氧 另外手术后由于矫治后的胸廓没有生长固定以前会因为自主呼吸运动影响骨质生长导致手术失败此类手术围术期处理难度大手术风险很大并发症多国内外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钢针胸骨抬高术此术式效果不理想目前经实践改良后的手术采用双钢板胸骨抬高方法手术水平明显提高效果很好实际上手术效果的好坏还有赖于医疗设备的水平如呼吸机监护仪肺功能监测手段等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配套和人员培训水平的提高目前此类手术的并发症已明显减少但是低年龄组患儿的手术还是有一定风险还会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 现在的治疗方法:目前我国最先进的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正术 其方法是在小儿一侧胸下腋中线部位切一2厘米的小切口用胸腔镜向胸腔内剥离并引导然后将一自制矫正器材向对侧穿插开口后翻转从而实现矫正目的手术切口长约15~20厘米需切断病变肋软骨并做胸骨截骨其手术损伤大出血多术后患儿疼痛明显恢复也慢无论何种手术由于要切断肋骨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肺部感染肺不张致使缺氧引起脑损伤的手术风险仍然存在
- 爱心医生: 您好,漏斗胸的形成有两种原因:1,先天性疾病,发生率在人群中还是比较高的,一般在1/1000--4/1000.同时调查发现很多患者存在家族遗传病史,而且遗传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但是这种遗传有的是隐性遗传(不表现出发病),有的是隔代遗传(不是每代人都发病),也有的是显形遗传(每代人都会发病).而且这种研究还在继续进行中.2,佝偻病,早期只是头颅软化,7-8月大的时候出现方颅,囟门闭合晚,胸部可见肋串珠,鸡胸或者漏斗胸,腕部和踝部出现骨骼粗大,出现手镯脚镯样变化.如果是前者的话,预防是没有好的办法,而且治疗比较麻烦,可以通过手术矫形进行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是NESS矫形术,最佳手术年龄是4--12岁,效果还是可以的.如果是后者的话,主要是由于缺钙引起的,合理补充钙剂,多多接受太阳光的照射.建议去医院接受正规检查,分析明确病因,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大夫的意见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祝愿身体健康
查看详情>>
- 2小儿漏斗胸怎么办怎么治疗
- 问:我的孩子出生的时候胸部是没有什么不对劲的,但是越长越大的时候他的胸部感觉是畸形的,很奇怪的,骨头是向内凹陷的,我带孩子去检查的时候说是漏斗胸的,我担心孩子的以后生长。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写知道我的小儿漏斗胸需要怎么治疗才好的呢?
- 答:
- 杨正明副主任医师: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主要考虑孩子由于缺钙引起的漏斗胸,对孩子以后的生长没有影响,建议保持平和心态,提倡均衡饮食,荤素搭配,保证各种营养素,尤其是钙的摄入。同时可以取俯卧位,做抬头挺胸运动,严重的骨骼畸形,四岁以后可考虑手术矫正。
查看详情>>
- 3漏斗胸应该怎样去自我治疗?
- 问:病情描述:我是小时候缺少钙而导致的漏斗胸,只查问了医生。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去问一次医生漏斗胸是什么病。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可以说给我知漏斗胸的危害和自我治疗的方法
- 答:
- 秦帅云医师: 病情分析:你说的情况考虑是严重的缺钙后导致的骨骼畸形。指导意见:建议可以给予钙剂口服观察治疗,一般在5岁之前还是有纠正的希望。
-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小时候缺少钙而导致的漏斗胸指导意见:手术矫形目的是解除心肺受压,改善心肺功能。改善外观,解除患儿消极的自卑心理。防止“漏斗胸体征”继续发展和防止脊柱侧弯。
两岁以上如症状、体征显著可选择性的行手术矫正。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手术矫治比较好的年龄为3~12岁。因为此年龄段畸形范围较局限,导致脊柱侧弯的胸源性应力未发生,手术塑形较容易,效果也好。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术越来越微创,手术适应征也逐渐放宽,患者不仅为了改善心肺功能,防止脊柱胸廓出现其他畸形而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同时也能治疗一部分因畸形外观引起的心理问题以及美容的需要
-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 漏斗胸的危害往往是婴幼儿时期,轻的家属往往是不认识,感觉比较轻,就忽略了。还有的是亲属还能关注本病的信息,能及时就诊,那么在儿童时期能及时纠正。被忽略的孩子在孩子长大一些才注意到,甚至有的到成人才注意到,那么症状越来越明显。带来漏斗胸的危害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心肺的压迫,造成生理上的损害。人体的胸廓主要是12对肋骨、胸椎、锁骨、肋软骨、胸骨构成的,构成桶状的结构,上头小、下头大。肋骨和胸骨之间是肋软骨相联。漏斗胸的变化主要是胸骨和肋软骨向内凹陷的胸壁畸形,对心脏和肺产生压迫,有的患者甚至产生心脏变形,对心室的功能产生影响。对肺的压迫来说,短期内可能症状不明显。但是随着年龄增加、运动量增加,症状越来越明显。比如活动时候容易疲劳,容易气喘、心慌,呼吸频率比别人快,甚至不能做比较重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指导意见:目前最好的最为接受的是胸腔镜下微创漏斗胸的治疗。胸腔镜微创技术治疗漏斗胸,即在胸壁上打2-3个(≈1.5cm)的小孔,不切断胸骨和肋骨。手术适应年龄范围在3岁到50岁间不等的漏斗胸患者,以及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失败患者。手术创口面积的缩小大大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创伤小;与传统的漏斗胸手术治疗方法(如胸骨翻转术)开胸相比,只采用1.5cm左右的胸壁“切口”降低了术程中的手术损伤。对于患者来说术后的整体恢复时间大大缩减——恢复快;开胸的手术方式就是指需要在胸壁上做很大的切口,直接接触到整个胸腔作为手术范围。胸腔镜下的手术方式是借助电视摄影技术和微型腔镜器械只需要在胸壁上打3个“孔”,“3孔”与胸壁上的“蜈蚣型”疤痕对比——更美观。在手术时胸腔镜下的漏斗胸的治疗也充分的体现了它“微创”的特色:保证了手术效果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减少了手术创伤、术后痛减轻、术后恢复时间缩短、手术费用低、出血只有10-30ml左右,不用输血等。在年龄上的局限性:传统手术由于手术本身对患者的伤害非常大,在体力上的恢复和承受力上来说年龄太大或太小都将增加漏斗胸的治疗的危险性。
查看详情>>
- 4轻度漏斗胸可以通过怎样锻炼而达到治疗目的
- 问:病情描述:自从我记忆起,就发现为我的胸部和其他的小孩不一样,有些稍微的内凹。原先父母及自己都以为是上学坐姿不正而引起的轻微驼背,就这样没去注意了。直到今天我越觉的这肯定是有问题,上网差了才知道“漏斗胸”这一名词。现在我已是22岁的成年人了,凹陷的还不算严重(不至于从网上看到仰卧时可装250毫升的水那程度)腹部有前凸迹象、颈肩也有些前伸,感觉有点驼背。但我当心的是会不会随年龄的增加而恶化,凹陷加重?如果我晚上睡觉时把胸部这位子的床铺垫高,长此已久会不会达到治疗效果呢?平时还可以通过怎样的锻炼来治疗呢?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从前并不知道这是漏斗胸,也没去注意,所以不增治疗过。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当心的是会不会随年龄的增加而恶化,凹陷加重?如果我晚上睡觉时把胸部这位子的床铺垫高,长此已久会不会达到治疗效果呢?平时还可以通过怎样的锻炼来治疗呢?
- 答:
- 邓经茂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从这个情况来看的话。多考虑为缺钙的可能性大。指导意见:建议积极进行检查确定具体的情况为好。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用首先补充维生素D或钙质。口服鱼肝油,预防量每日500~1000单位约3~5滴,治疗量每日1000~5000单位,若是浓缩鱼肝油,只要服1~2滴;其次是补钙,婴儿维新钙片,物美价廉是首选之品,若经济条件许可,鳗钙、盖中盖口服液、巨能钙等皆可服用。
查看详情>>
- 519岁漏斗胸怎么治疗?
- 问:主要症状:漏斗胸,体瘦,漏斗胸是遗传吗?是缺钙吗?补钙还能正常吗?请详细回答.谢谢!发病时间:化验检查结果: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 答:
- 赵路红主治医师: 你现在已经19岁,漏斗胸一般不会再继续发展,如果程度较轻,心肺没有明显受压,活动后没有胸闷,气急,心悸,无需手术治疗.漏斗胸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心肺功能,要去医院做手术矫形治疗.
- 爱心医生: 您好!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并常常是家族性的疾病.男性较女性多见,有报道男女之比为4∶1,属伴性显性遗传.有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生率是2.5‰, 而无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病率仅1.0‰.漏斗胸的原因不明,认为与遗传有关. 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愈来愈明显而被家长所发现.[1]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及一个突出的上腹. 病因:有人认为此畸形是由于肋骨生长不协调,下部较上部小,挤压胸骨向后而成;亦有认为是因膈肌纤维前面附着于胸骨体下端和剑突,在膈中心腱过短时将胸骨和剑突向后牵拉所致. 临床表现:轻微的漏斗胸可以没有症状,畸形较重的压迫心脏和肺,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肺活量减少,功能残气量增多,活动耐量降低.幼儿常反复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发热,常常被诊断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喘息.幼儿循环系统症状较少,年龄较大的可以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脉快,心悸,甚至心前区疼痛,主国是因为心脏受压,心排血量在运动时不能满足需要,心肌缺氧,因而引起疼痛.有些患者还可以出现心律失常,以及收缩期杂音. 治疗:3—4岁后即可手术矫治.手术原则:①切断膈肌与胸骨,剑突的附着部分,充分游离胸骨和肋软骨背面;②将所有下陷肋软骨与肋骨,胸骨的连接处切断,过长者楔形切除一小段;③在脚骨柄与胸骨体交界处平面横断,抬起下陷部分,矫正整个胸廓畸形,并妥善固定(分用金属支架固定或无支架固定两种),称为胸肋抬举术.除抬举术外还有一种胸骨翻转术(分无蒂胸骨翻转术及上,下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两种),即按上述手术原则“①”步骤完成后,自下面上沿凹陷的肋软骨边缘切断肋软骨与肋间肌,再横断胸骨,形成游离的胸骨肋软骨骨瓣,作180·翻转后放回原处缝合固定.前一种无蒂法为将两割胸廓内动静脉结扎切断,井切断腹直肌附着点,形成完全游离;后一种带蒂法系将胸骨带着左,右胸廓内动,静脉和腹直肌或只带腹直肌蒂翻转180,使形成十字交叉状,再予合适的固定.带蒂法术后可维持胸骨正常血运,确保胸骨正常发育成长.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患者早日康复!!!
- 爱心医生: 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并常常是家族性的疾病.男性较女性多见,有报道男女之比为4∶1,属伴性显性遗传.有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生率是2.5‰, 而无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病率仅1.0‰.漏斗胸的原因不明,认为与遗传有关. 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愈来愈明显而被家长所发现.[1]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及一个突出的上腹. 婴儿期漏斗胸压迫症状较轻者常未被注意.有些虽有吸气性喘鸣和胸骨吸人性凹陷,但常未能检查出呼吸道阻塞的原因.患儿常体形瘦弱,不好动,易得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能力受到限制.用力呼气量和最大通气量明显减少.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和呼吸困难.体征除胸廓畸形外,常有轻度驼背,腹部凸出等特殊体型. 轻微的漏斗胸可以没有症状,畸形较重的压迫心脏和肺,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肺活量减少,功能残气量增多,活动耐量降低.幼儿常反复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发热,常常被诊断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喘息.幼儿循环系统症状较少,年龄较大的可以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脉快,心悸,甚至心前区疼痛,主国是因为心脏受压,心排血量在运动时不能满足需要,心肌缺氧,因而引起疼痛.有些患者还可以出现心律失常,以及收缩期杂音. 治疗方案: 有些症状不明显的患儿是因心理因素或美容因素而来就诊.除畸形较轻者外,应予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效果较好,3—4岁后即可手术矫治.手术原则:①切断膈肌与胸骨,剑突的附着部分,充分游离胸骨和肋软骨背面;②将所有下陷肋软骨与肋骨,胸骨的连接处切断,过长者楔形切除一小段;③在脚骨柄与胸骨体交界处平面横断,抬起下陷部分,矫正整个胸廓畸形,并妥善固定(分用金属支架固定或无支架固定两种),称为胸肋抬举术.除抬举术外还有一种胸骨翻转术(分无蒂胸骨翻转术及上,下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两种),即按上述手术原则“①”步骤完成后,自下面上沿凹陷的肋软骨边缘切断肋软骨与肋间肌,再横断胸骨,形成游离的胸骨肋软骨骨瓣,作180·翻转后放回原处缝合固定.前一种无蒂法为将两割胸廓内动静脉结扎切断,井切断腹直肌附着点,形成完全游离;后一种带蒂法系将胸骨带着左,右胸廓内动,静脉和腹直肌或只带腹直肌蒂翻转180,使形成十字交叉状,再予合适的固定.带蒂法术后可维持胸骨正常血运,确保胸骨正常发育成长. 手术适应症: 手术指征:对称性漏斗胸进行性加重,HallerCT指数≥3.25和(或)漏斗胸导致呼吸道症状,心肺功能异常.(1)CT检查Haller指数大于3125;(2)肺功能提示限制性或阻塞性气道病变;(3)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发现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二尖瓣脱垂等异常;(4)畸形进展且合并明显症状;(5)外观的畸形使病儿不能忍受.
查看详情>>
- 6治疗漏斗胸技术最好的医院是哪个医院?
- 问:病情描述:儿子五岁轻度漏斗胸,想找一家技术好的医院进行治疗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无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儿子五岁轻度漏斗胸,想找一家技术好的医院进行治疗
- 答:
- 张鹏勇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漏斗胸是指胸骨中下部分向内凹陷,相邻肋软骨也随其凹陷,形成外观形似漏斗状的一种先天性胸廓畸形.病因尚不清楚,佝偻病可以引起.
轻度漏斗胸对循环呼吸影响不大,严重的漏斗胸下陷可压迫心脏,肺等胸腔内脏,使患儿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导致运动耐受力差,体形瘦弱,喜静不好动.
年龄较小的轻度漏斗胸患儿由于对呼吸循环影响不大,不必急于治疗,有可能随生长发育自行纠正.中度和重度漏斗胸的儿童,宜手术治疗,矫正畸形,一般2~3以上患儿即可耐受手术,年龄小,手术操作简单,肋骨和肋软骨容易塑形,但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低,矫正后又有复发的可能,所以一般在6~10岁予以手术.20岁以后机体自行矫正的机率小,手术难度也大,效果也不满意.
指导意见:一般来讲,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胸患儿胸廓外观,解除下陷的胸骨和肋骨对心肺的压迫,使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活动力和耐力也较前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患儿心理压力得以缓解,精神状态较前振奋.
- 王化隆医师: 病情分析:漏斗胸,是指胸骨、肋软骨及部分肋骨向背侧凹陷畸形形成漏斗状,绝大多数漏斗胸的胸骨从第2或第3肋软骨水平开始向背侧到剑突上为最低点形成船样或漏斗样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并常常是家族性的疾病。胸骨体(特别是剑突根部)及其相应的两侧第3~6肋软骨向内即陷,致使前胸壁状似漏斗,心脏受压移位,肺也因胸廓畸形而运动受限,影响患儿的心肺功能。患儿活动后心悸气促,常发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甚至发生心力衰竭。症状在3岁以后逐趋明显,凹胸,凸肚,消瘦,发育差。漏斗胸常是先天性畸形,不仅累及患有不良影响,应积积治疗。
指导意见:
只要有明确的畸形就应手术。因3岁以前有假性漏斗胸,很可能自行纠正,漏斗胸手术以3~10岁最适宜年龄越轻,手术范围越小疗效也越好;而较大年龄的患儿术中往往须切除骨性肋骨,且常需输血。1.手术适应证手术指征为:认定存在恒定的畸形(即婴幼儿应在用力呼气时有明确的畸形),漏斗胸指数>0.2合并有心肺功能障碍及精神负担较重者。2.手术方法有胸骨翻转法、胸骨抬举法、完全胸腔镜下漏
查看详情>>
- 7漏斗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问:最近发现我们的孩子胸部长的有点奇怪,是凹进去的,刚开始还不觉得,可是随着孩子越长越大,情况也越来越明显。我上网查了一下这种症状的疾病叫漏斗胸,我想请问下医生,这种病需要怎么治疗。希望得到的帮助:漏斗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答:
- 王飞主治医师: 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有家族史。男性较女性多见,有报道男女之比为4:1。有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生率是2.5%,而无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病率仅1.0%。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愈来愈明显而被家长发现。漏斗胸的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以及上腹突出。
四种手术治疗漏斗胸
(1)肋骨成型术治疗漏斗胸:单侧较深而不涉及胸骨的漏斗胸可以行肋骨成型术。
(2)胸骨肋骨抬高术治疗漏斗胸:特别适用于肋软骨肋骨骨质都比较柔韧的较年轻的患者。
(3)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此法与带上下血管蒂胸骨翻转术的不同在于本法切断胸廓内动静脉,只保留腹直肌蒂作为血液供应的来源。
(4)胸骨抬高术治疗漏斗胸:这种方法术后可能出现反常呼吸,有人用金属针或金属板加强固定可以避免术后反常呼吸及术后胸骨再度塌陷。此法的缺点是需要再次手术取除固定金属材料,因此不太受欢迎。
- 爱心医生: 1.手术指征
(1)CT检查示Haller指数(凹陷最低点的胸廓横径/凹陷最低点到椎体前的距离)大于3.25。
(2)肺功能提示限制性或阻塞性气道病变。
(3)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发现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二尖瓣脱垂等异常。
(4)畸形进展且合并明显症状。
(5)外观的畸形使患儿不能忍受。
2.传统手术
Ravitch手术和和改良Ravitch手术,基本原则是切除畸形的肋软骨,楔形切胸骨并用各种方法重新固定使胸骨上抬。所不同的是改良Ravitch手术切除肋骨数目有所减少。
3.微创手术
在胸腔镜导引下手术植入量身塑造的金属板,将胸骨凹陷往外推出来,做矫正手术。所有向内凹陷变形的肋软骨也用金属板向外推出,但是没有任何肋骨被切除,也没有胸大肌被切开。最近几年开展的微创手术为Nuss方法。该手术创伤轻,术后恢复快,术后下床活动早,手术后并发症少,畸形矫正效果满意率高,复发率低,对成年人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漏斗胸术后的康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患者应积极坚持术后的康复训练,尤其对成年人这点十分重要。
- 爱心医生: (一)手术指征
手术指征:认定存在恒定的畸形(即婴幼儿应在用力呼气时有明确的畸形),漏斗胸指数>0.2,合并有心肺功能障碍及精神负担较重者。
只要有明确的畸形,就应手术。因3岁以前有假性漏斗胸,很可能自行纠正,漏斗胸手术以3~10岁最适宜,年龄越轻,手术范围越小,疗效也越好;而较大年龄的患儿术中往往须切除骨性肋骨,且常需输血。漏斗胸影响心肺功能及有精神负担的,应该手术治疗。漏斗指数大于0.2的均应手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尚有争论,多数专家认为3~10岁手术为宜,也有人主张只要看到明显的畸形,无论年龄大小都应立即手术,而不应该等到有严重的临床症状以后再手术,年龄越轻,治疗效果越好,需要手术的范围越小。
(二)手术方法
1、肋骨成型术
单侧较深而不涉及胸骨的漏斗胸,可以行肋骨成型术。方法是从中线向患侧作一曲线切口,在肋软骨骨膜和肋骨骨膜下解剖畸形的肋软骨和肋骨,做多个横行切口纠正畸形后,将肋软骨向上拉向胸骨,用缝线将肋软骨缝在胸骨前面,然后缝合骨,用缝线将肋软骨缝在胸骨前面,然后缝合皮肤,这种手术简单,适合于较轻的漏斗胸。
2、胸骨抬高术
是将畸形的全长肋软骨(第3~6肋软骨),自肋软骨骨膜下切除使胸骨自第2肋骨以下完全游离,在胸骨的上端相当于第2肋骨水平的胸骨后板作磺行截骨,在截骨处钳入肋软骨片,并缝合固定,这样就使胸骨抬起了。然后再将第2肋软骨由内前向外后斜行切断,将肋软骨的内侧端重叠在肋软骨的外侧端上缝合固定,即三点固定法,最后将肋间肌和腹直肌分别缝合在胸骨上,并缝合皮肤。这种方法术后可能出现反常呼吸,有人用金属针或金属板加强固定,可以避免术后反常呼吸及术后胸骨再度塌陷。此法的缺点是需要再次手术取除固定金属材料,因此不太受欢迎。
3、胸骨肋骨抬高术
特别适用于肋软骨肋骨骨质都比较柔韧的较年轻的患者。正中切开皮肤后,显露凹陷的胸骨及肋软骨,在肋软骨骨膜下将肋骨游离出来,在接近胸骨处切断第3至7肋软骨,并将各肋间肌向侧方切开,使肋骨及肋软骨前端具有充分的游离性,将肋软骨腹面作多处横行楔状切除,使肋软骨向上抬起,恢复到正常的走行位置,剪除过长的肋软骨,用涤纶线将相应的肋软骨断端缝合,使胸廓的前后径加大接近正常形态,两侧肋软骨向上牵拉的合力将凹陷的胸骨向上抬起,故称胸骨肋骨抬高术。
无论何种手术由于要切断肋骨,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肺部感染,肺不张致使缺氧引起脑损伤的手术风险仍然存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