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与糖尿病
- 1低血糖和糖尿病的区别
- 问:低血糖和糖尿病的区别是什么?低血糖要注意什么?怎样治疗?
- 答:
- 刘红波副主任医师: 你好,需要进一步化验空腹血糖确诊.确诊以后制定治疗方案.
- 孟凡荣医师: 你好低血糖是血液含糖量低糖尿病是血液含糖量高
- 黄慧钦医师: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一般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他们的区别是:低血糖的血糖含量较正常范围低,糖尿病的血糖含量较正常范围高,达到诊断标准!低血糖只是一个症状,应查明原因后再做针对性治疗!
查看详情>>
- 2糖尿病和高血糖有什么关系吗?低血糖又是什么?
- 问:糖尿病和高血糖有什么关系吗?低血糖又是什么?
- 答:
- 许艳平副主任护师: 你好,正常空腹血糖是在3.9到6.1之间。如果高于这个数值就为血糖增高,空腹时抽取静脉血检查血糖,如果空腹血糖超过7,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低血糖是血糖低于3.9时,就称为低血糖。
- 崔彩霞主任医师: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高血糖是糖尿病中的一个最主要症状.在糖尿病中有可能出现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迟缓低血糖症状.
- 爱心医生: 糖尿病是一个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临床包括血糖,血脂、血压、水电解质等多系统代谢紊乱。还有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高血糖和低血糖只是其中一个症状而已,它们都是以血糖高低作为标准来衡量的。
血糖的正常范围是空腹在3.9~6.1mmol/L之间,餐后2小时小于7.8mmol/L。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调整其血糖水平,使其不超过上述范围。但在疾病情况下,血糖超出(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就会引起高血糖或低血糖。
高血糖:血糖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低血糖:血糖过低超过正常范围。
当血糖明显升高到某种程度(如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既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就称之为糖尿病。
如果血糖轻度升高,虽已超过正常范围,但仍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空腹血糖在6.2-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时,即为一种过度状态,称之为糖耐量减低(IGT),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糖尿病的危险信号。及早重视,可防止其发展为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糖尿病通常会发生高血糖或低血糖,但有高血糖或低血糖症状,并不完全都是糖尿病。
查看详情>>
- 3糖尿病与低血糖有关吗
- 问:我的大伯,是个糖尿病患者,但是因为做生意的缘故,他吃饭总是不定时,吃的也不定量,随着年纪的到来,他的记忆力也出现了明显的衰退,也经常出现头晕等情况,我怀疑是低血糖。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大伯这种低血糖与糖尿病有没有关系?
- 答:
- 梁凯副主任医师: 糖尿病与低血糖关系非常密切,糖尿病人应用降糖药物剂量过大。或者皮下注射胰岛素,以后没有按时进餐,就容易出现低血糖,建议糖尿病人严格控制饮食,不要吃高热量食物,根据血糖调整降糖药物剂量,一旦出现心慌乏力、多汗,立即测指尖血糖。
查看详情>>
- 4低血糖和糖尿病是一种病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应该进行
- 问:低血糖和糖尿病是一种病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应该进行哪些检查,初起阶段服用哪些药物。第一次问题补充:应该进行哪些检查,怎样预防。怎样就诊。第二次问题补充:应该进行哪些检查,怎样预防。怎样就诊。
- 答:
- 李学清主任医师: 肯定是积极的检查一下血糖了!!怎么预防那要看你的检查结果!
查看详情>>
- 5我想问一下糖尿病引发的低血糖会对身体造成
- 问:我想问一下糖尿病引发的低血糖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危害?
- 答:
- 陈玉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的危害更甚于高血糖。当低血糖发生时,体内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可造成血糖波动,从而加重病情。长期严重的低血糖反复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可引起病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同时,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指导意见:早期症状以自主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低血糖常表现为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病人的低血糖表现可以不一样,但对病人本身来说,每次发作的症状基本相似,因此,一定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 刘红波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糖尿病患者,宁可血糖略高些,指导意见:也最好不要低,因为过低的血糖可能靠成昏迷,甚至死亡
- 王雅娟医师: 病情分析:如果有糖尿病的话,最常见的副反应就是一个低血糖,而这个低血糖在每个糖尿病患者都是有经历的。指导意见:对于这个危害,对于年轻人来说,因为本身的调节能力比较强,所以说这个危害就会少一点,主要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可能会诱发心血管事件。
查看详情>>
- 6怎样区分糖尿病人和正常人的低血糖
- 问:病情描述:我是糖尿病,感到饿时测血糖4点多到5点多,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什么才是糖尿病人的低血糖
- 答:
- 爱心医生: 你好!对于糖尿病的低血糖,是和正常人有同样的数值的,但是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敏感程度增高的情况,也就是说虽然血糖的数值没有低于3.9但是已经出现了头晕、乏力、四肢无力、心慌、出冷汗等症状也是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低血糖的。
查看详情>>
- 7糖尿病的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区别
- 问:患者患者全部症状:之前有空副感 全身冒汗发病时间及原因:晚上九点治疗情况:没有想要得到的帮助:怎样急救好
- 答:
- 周玮主治医师: 低血糖分为两种类型:(1)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2)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即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我们发现目前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病人,因为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延误了病情. (1)尿多,皮肤乾燥,脱水 (2)极度口渴; (3)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4)厌食,体重减轻,虚弱无力; (5)心跳快速,呼吸缓而深; (6)血糖测试值升高; (7)尿糖测试呈阳性反应.
- 爱心医生: 您好:当血糖低于2.8mmol/l时为低血糖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心慌,手抖,出汗,头晕,饥饿,无力等明显自觉症状,若纠正及时,很少发生低血糖昏迷.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加重,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变得很不典型,以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重,严重者发生昏迷.而高血糖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一般需检测血糖才能发现.不论急性或慢性的低血糖症,尤其反复出现低血糖,则提示有某种疾病存在,尽可能及早明确病因,这是治疗的关键.为避免严重后果,预做如下处理: 1.急性低血糖症的处理 (1)葡萄糖应用:对急重症的低血糖伴昏迷者,为避免病情进行性变化,必须快速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50~100ml,必要时重复1~2次,直至患者神志清醒后,继之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使血糖维持在8.3~11.1mmol/L(150~200mg/dl),观察12~48h,以利脑细胞的恢复和防止再度昏迷.如不具上述条件时,对低血糖昏迷者,又不宜饮糖水而引起窒息,此时可用蜂蜜或果酱等涂抹在病人的牙齿,口腔黏膜,或鼻饲糖水亦是急救措施之一. (2)胰高糖素应用:可在发病后和50%葡萄糖液同时应用,一般剂量0.5~1.0mg,可皮下或肌内注射,多在10~30min神志恢复,必要时重复应用. (3)肾上腺素应用:当严重低血糖伴休克者,又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可中小剂量应用,但高血压患者和老年人慎用. (4)甘露醇应用:经过上述处理后血糖已恢复,但仍昏迷时间超过30min者,为低血糖昏迷可能伴有脑水肿,可考虑静脉滴注20%甘露醇40g,20min内输完. (5)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经高糖治疗后,血糖虽已维持8.3~11.1mmol/L,但已达15~30min神志仍未清醒者,为使大脑不受损害,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100~200mg(或地塞米松10mg)酌情4~8小时 1次,共2~3次. 2.轻度低血糖或慢性低血糖症的处理 (1)对症治疗:当患者目前正在口服降血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期间.凡出现心悸,多汗,软弱,饥饿或头晕等症状或体征,已意识到为低血糖症表现者,立即给予饼干,糖块或糖水饮料等(含糖10~20g),同时监测血糖水平,一般在10~20min左右可恢复,以维持一定血糖水平,如病情不易缓解者,也可用50%的葡萄糖液静脉注射或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2)饮食方面: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并以少量多餐为主,以减少刺激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3.病因治疗 低血糖症是诸因素疾病,其中降血糖药只引起部分低血糖症,尚具有消化系,内分泌代谢和若干类肿瘤等疾病,亦可出现严重的低血糖症,予以相应的治疗. (二)预后 预防低血糖发作就是糖尿病低血糖症的最佳治疗.预防的重点在于普及糖尿病教育,使病人及家人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充分了解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学会自救和自作微量法快速血糖检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因某些原因不能进食或运动量增加时要及时调整胰岛素等药剂量.病人外出进入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以便自救.具体的方法可以去除诱因和合理用药两方面去做. 1.避免诱发因素 (1)饮食不当:饮食无规律,进主食量突然减少;注射胰岛素或口服磺脲药物后,进餐时间延迟;过量饮酒,吸烟. (2)运动不当:运动量突然增加,或运动时间延长至胰岛素作用高峰期,空腹洗澡.应避免在胰岛素高峰期运动量过大. (3)合并肾动能不全:因胰岛素代谢障碍,肾糖异生减少,热量摄入少等原因,晚期糖尿病肾病极易出现低血糖.此期胰岛素用量应适当减少,使血糖控制在稍高的水平. (4)脆性糖尿病病人:因胰岛功能完全丧失,血糖极不稳定,易发生低血糖与高血糖交替出现.应尽量生活规律,处于平静状态.在用胰岛素时加用双胍类药物,或安置胰岛素泵. 2.合理用药 用药不合理是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要个体化,不同的时期病程的长短,合并并发症的不同,以及年龄,体形等的差异,选择应用针对性的降糖药物.应严格掌握各种降糖药物的适应证. (1)初发的2型糖尿病,一般首先非磺脲类药物,待用药1~2周,复查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再加用磺脲类药物.根据对药物的反应,若血糖下降幅度较大,选用短效,缓和的药物,如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等;血糖下降幅度较少,选用中,长效,较强的药物,如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等.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剂量. (2)肾功能不全者,尤其是Ⅴ期糖尿病肾病病人,由于存在自主神经病变,肾脏糖异生作用减退,极易发生低血糖,因此,应避免用药剂量过大,作用过强. (3)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后的1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数天后易发生低血糖,这种低血糖常发生在血糖控制后不久,此时胰岛素用量要及时减少,当血糖控制接近正常时应经常询问病人有无饥饿感,或评出偏低血糖先兆. (4)对于病史长,年龄较大,有自主神经病变,冠心病的病人,不要强求其血糖完全正常. (5)病程较长.胰岛功能差,基础分泌量缺乏,短效胰岛素用量不足,血糖不降,用量加大又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短效胰岛素三餐前用,常空腹血糖高,误认为胰岛素用量不足,反复加量,引起夜晚低血糖,此时,应在晚间或餐时给予中,慢胰岛素锌,也可以用双胍类降糖药使血糖稳定. (6)预防糖尿病病人严重的低血糖,最好的方法是安装胰岛素泵.
- 侯秀峰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低血糖一般有典型的症状就做“低血糖三联征”即1.有低血糖的症状(心慌,手抖,乏力,出汗,饥饿,头昏,眼花等)2.血糖低于2.8MMOL|L 3.供糖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 高血糖,一般也会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做一个空腹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可以初步诊断. 意见建议:紧急情况下可以静脉注射50%葡糖糖,继而10%葡萄糖继续静滴,如果已昏迷,在口腔黏膜,牙龈上涂抹蜂蜜等,同时与医生联系,一般情况是吃点果糖,面包,喝果汁等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