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和胆固醇结晶
- 1请问胆固醇结晶和胆囊息肉的区别???
- 问:今天B超发现了胆囊壁上有胆固醇结晶.请问这是不是胆囊息肉?B超结论如下:胆囊81*21MM,胆汁透声佳,囊壁光滑,壁厚2MM,囊壁上可见点壮强回声伴彗尾征,胆总管内径6MM请问我这病不吃药能根除吗?刚刚的帖子2个医生回答的不一样,我也搞不明白,请专业医生说仔细点非常感激
- 答:
- 王东主任医师: 胆固醇结晶和胆囊息肉不完全相同.胆囊息肉主要是胆囊粘膜形成的突出于胆囊内膜的新生物.胆固醇结晶是有胆固醇堆积而成的附着在粘膜上是一种“假性息肉”.由于超声上有时难于区分,经验不丰富的医生就都报称息肉.有经验的就报称“胆固醇附壁息肉”或“胆固醇结晶”.这种情况可以服用“熊去氧胆酸”一般可以一天服用2~3次.每次服用250mg~300mg.服用半年复查超声观察效果.如果是胆固醇性质的应该会缩小的.有效就继续服用到消失.
查看详情>>
- 2关于胆囊息肉样病变和胆固醇结晶
- 问:我于三年前的一次体检中发现胆囊有息肉,多个,最大为0.6CM.三年来无症状,我每隔三个月去做一次B超,近两年结果为:多个,最大为0.3CM—0.4CM.其它均正常.有的医院下的结论是胆囊息肉样病变,有的医院下的结论是胆固醇结晶.我这种情况到底是什么,是否现在就手术?癌病几率大吗?
- 答:
- 艾卫锋副主任医师: 你好!这种病变是良性病变.一般多发性胆囊息肉就是胆固醇结晶,也有人叫息肉样病变,因为它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胆固醇结晶粘着在胆囊壁上.如果没有症状,可以不用治疗,半年左右检查一次超声即可. 因为胆固醇结晶粘着在胆囊壁上,也可以自行脱落的,又可以两次粘着上.所以不用担心. 就目前的医学研究,多发的息肉几乎没有恶变(癌变)的,单发多是腺瘤,有癌变的可能.上述分析和意见供你参考.
查看详情>>
- 3请问,胆囊息肉和胆固醇结晶这两种诊断有何区别?
- 问:请问,胆囊息肉和胆固醇结晶这两种诊断有何区别?
- 答:
- 王东主任医师: 胆囊息肉分胆固醇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前者占90%以上,胆固醇性息肉我们又称之为胆固醇性结晶,在超声界,二者基本等同,一般为胆固醇性物质沉积在胆囊壁上所致,彩色多普勒一般见不到血流信号。增大或回声增强有可能脱落而成为胆囊结石,这种现象也比较多见。对于>10mm的胆囊息肉,不能排除胆囊腺瘤或胆囊癌的可能,所以一般还是建议手术治疗。
查看详情>>
- 4胆囊息肉跟胆固醇结晶性质不一样吗?
- 问:病情描述:三年前到上海国宾医院体检出多发性胆囊息肉(胆固醇结晶),最大一颗是直径0.7MM,一年来经常伴有瘾痛感,短时间间隙性,每半年我去医院B超(彩超)没有明显增大迹象,是否要做手术治疗呢?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所有医院都没有开药治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是否有什么中成药可以控制或者治愈的可能性?
- 答:
- 武明明副主任医师: 如果出现了胆囊息肉的这种疾病,那么一般的情况下对于这种疾病,最主要的治疗办法就是进行手术治疗,但是需要胆囊息肉直径超过一厘米,手术治疗就可以,可以防止胆囊息肉癌变,使用中成药物进行治疗,一般的情况下疗效是不确切的
查看详情>>
- 5请问胆固醇结晶和胆囊息肉的区别???
- 问:今天B超发现了胆囊壁上有胆固醇结晶.请问这是不是胆囊息肉?这个病如果不动手术的话,有可能根治吗?谢谢医生.不甚感激..第一次补充提问:(2009-8-26 21:09:09)晕了~下面2位医生怎么回答的不一样啊?请问到底是不是息肉啊
- 答:
- 王东主任医师: 胆囊息肉在病理上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一般为单发;而非肿瘤性息肉多为炎性息肉或胆固醇性息肉,呈多发。 胆固醇性息肉是胆囊黏膜胆固醇结晶沉积,约占所有息肉的50%左右,一般带有蒂,容易脱落,成为结石形成的核心或成为胆囊炎的诱发因素。
查看详情>>
- 6胆囊息肉样病变伴胆囊内胆固醇结晶
- 问:病情描述:囊内壁可见多个稍强回声光团附着,无声影,较大一个约0.8cm,囊内另见几枚强回声光点附壁,胆总管上段内径约0.4cm,我想问不做胆囊切除术能行吗?有没有药物保守治疗?或是还有其它方案?
- 答:
- 李志新主治医师: 根据您的描述,您是出现了胆囊上多个强回声的结节,所以建议您首先不要担心,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选择中草药进行治疗,去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冯世伦教授。
- 李云主治医师: 你好,因为目前这个胆囊息肉的体积比较小,所以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但是如果同时合并的结石,是可以进行手术切除的,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式
- 史长青副主任医师: 你好!根据你叙述的情况,多发性胆囊息肉最大的0.8cm,建议你最好还是手术治疗,保守用药治疗几乎是没有效果的,因为胆囊息肉有恶变的可能,尤其是大于1cm的息肉。
查看详情>>
- 7胆囊多发性息肉,大的0.5厘米,胆固醇结晶.疼的时
- 问: 我前段时间通过B超检查得知自己现在患有胆囊多发性息肉,大的有0.5厘米,胆固醇结晶.我想问一定要手术吗?疼的时候可以吃什么药呢?
- 答:
- 爱心医生: 胆囊息肉的治疗,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消除.很多医疗机构打着“药物治疗胆囊息肉”的旗号,其实纯属骗钱.他们的药物甚至连生产许可证都没有,如何保证安全?更不用说治疗息肉了;因此提醒患者朋友,即使买药,也应该到正规医院让医生开,而不应随意相信那些广告,擅自买药服药;切记,你所服用的药物可能对你的肝脏等身体器官早晨炎症损害,只是这些损害你一时不容易看到.
以往认为,原则上息肉单发小于10mm可严密观察,多发息肉或大于10mm的单发息肉多主张预防性切除.现在由于对胆囊切除的各种弊端的认识,因而建议:5mm以下可以每3个月做B超进行观察;5mm以上,因为有一定比例的人会恶变,而又很难知道它的性质什么时侯会改变,造成思想有负担,目前还没有什么药物可消除息肉,建议进行“保胆取息肉”手术,取出息肉,保住胆囊.手术的目的只是摘除息肉和明确病理性质,解除心理负担,并不是像以前那样等到10mm,连胆囊一起切除.
目前,治疗胆结石最有效的手段是手术治疗,分切除胆囊手术和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
一、(开腹和腹腔镜)切除胆囊手术
胆囊切除术近代医学术上作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病变的方法,运用于临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目前在县级及部分乡镇医院己能熟练开展胆囊切除术,从而使接受胆囊切除的患者空前增多,大部分临床医师向患者解释:“胆囊切除后对人体没有影响”,为很多患者接受这项手术吃了定心丸.
然而,胆囊决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10分重要的消化器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胆囊切除后对人体至少有以下几点不良影响:
1、造成胆道损伤
胆囊切除后,胆囊作为胆道重要一环被破坏,损伤在所难免;
2、消化不良
就目前所知,胆囊至少具有储存、浓缩胆汁的功能,以适应人体进食时对胆汁的集中需求.如果胆囊一经切除,肝胆汁由肝内排出后却无处可存,不管人体是否需要,只能持续不断地排入肠道;这样,当人进食时胆汁量不足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影响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其结果一是诱发脂肪泻及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等;2是造成身体遭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的痛苦.另外,胆囊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功能和免疫功能,切除后会引发其他身体机能问题.
3、引发碱性反流性胃炎
胃大部切除可致碱性反流性胃炎,正常人进食后胆囊收缩使胆汁集中大量进入肠道.这一过程与胃102指肠的分泌及蠕动是有规律地同步进行的.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进入肠道而又缺乏食物和胃酸的中和,胆汁可在102指肠内淤积而逆流入胃,使胃内PH值升高,细菌繁殖,而使胃粘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胃腺体萎缩及溃疡形成.曾有人对胆囊切除6个月后的患者行胃液检查,发现其中胆汁酸含量明显增加,最低增加2倍,最高增加380倍,平均增加24倍.胃酸分泌明显下降,胃壁细胞受损.胃镜下呈弥漫性炎性改变.
4、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
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过程中,切除胆囊病例组明显高于未切除胆囊组(425比370).所以虽然切除胆囊后去除了胆结石,却很可能因此“招来”胆总管结石,这是因为:胆囊切除前,胆囊具有浓缩胆汁的作用,浓缩的胆汁对胆固醇的溶解度较高;而胆囊切除后,胆盐池明显减小,胆汁的浓缩失去了场所,肝胆管的胆汁酸浓度降低导致对胆固醇的溶解能力降低,这样就容易形成结石从而引发胆总管结石.而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胆总管结石的治疗难度远高于胆结石.
5、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病率可能升高
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一种现象和疑惑,即患结肠癌的病例中胆囊切除患者占很大部分:
1>、欧洲学者临床调研后得出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较未切除者高45倍.
2>、有人对7000例结肠癌病例作回顾分析后发现,6千例有胆囊切除史,并发现胆囊切除10年以上患者比未切除胆囊患者的大肠瘤和癌的比明显增加,由21.8%增加到38.5%另有人随访胆囊切除后10年以上的病例发现,女性结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女性高约70%,其中右半结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高2倍.由此可见,胆囊切除与结肠癌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虽然尚未成为定论,但亦应引起高度重视.
6、肝损害和结肠损害
目前己证实石胆酸对肝细胞具有一定毒性.而胆囊切除后次级胆酸增多,所产生的石胆酸经肝肠循环进入肝脏和结肠以后,会造成慢性肝损害和结肠损害,而结肠损害很可能是结肠癌的一个原因.
以上所述切除胆囊所造成的这些后果,医生事前不可能细讲,在手术同意书上也只是用“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来表示,在出现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时,医生多是用病情复杂,不可抗拒来解释,很难评为医疗事故.
2、腹腔镜切除胆囊的问题
现在很多医院在宣传胆囊切除术时总会不忘带上“腹腔镜切除胆囊”.但是实际上,腹腔镜只改进了器械,没有改变胆囊切除的基本程序和所引起的后果,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比开腹的更高,一想就明白,开腹手术百年,在3维直视手指触摸下都有0.5%左右的胆道损伤率和死亡率,腹腔镜没有改变(分离、结扎和切断胆囊管)造成医原性损伤的基本步骤,怎能改变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病率呢?更不能与保胆手术相比了.把腹腔镜的好处拔得如此高,完全是商业上占领市场的宣传,其实,用腹腔镜切除有功能的胆囊,是以牺牲机体内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切口美容的手术.
3、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
在胆囊底作小切口进入胆囊腔后,使用硬性纤维胆道镜这一内镜设备,借助其影像清晰、放大倍数高等优点,可发现并用活检钳逐一清除更细小的胆囊息肉.当胆囊息肉大小超过6毫米以后,息肉绝大部分有小动脉供血,旧式手术方法经常出现钳夹息肉后“血肉模糊”的尴尬场面,借助于纤维胆道镜+电凝设备,用于摘除息肉后的止血,出血量极少,可为术者创造“无血环境”,既缩短手术时间,又避免了血块遮挡导致息肉的漏诊;并且,术中将息肉送病检,如为恶性病变则行胆囊癌根治手术,即切除胆囊;将息肉逐一清除干净,确保胆囊管通畅后关闭胆囊,逐层缝合腹壁,医用粘合胶粘合皮肤,无需拆线.术后第2天可下床活动,3到5天后即可出院.
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开创了微创手术和胆囊息肉治疗新的境界,保留胆囊,维持人体整体化平衡,取净息肉,安全高效,创伤更小,极具美容效果,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为目前国内治疗胆囊息肉最先进的方法.
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其主要意义是取出息肉,保留胆囊,维护了正常人体的平衡和生理功能.当然,它也充分体现了“微小创伤”的理念.严格的讲,所谓“微创”,主要是指对器官功能损伤的大小,而切口的大小都是次要的.保留了一个重要器官的功能,是最大体现微创含义标准.如果胆囊器官被切掉了,胆囊功能被丧失了,即便是采用所谓的“先进”的腹腔镜技术切除胆囊,切口再小,“恢复快”,也不能算是微创,应该是重创了.
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的另一个特点是10分安全.此种手术无严重合并症,无死亡率.这是目前任何胆囊切除手术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病人最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对于那些胆囊已无功能、胆囊严重萎缩、胆囊癌变的病例则应胆囊切除,毫不犹豫.
当然,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方法,除了体现保留胆囊功能的微创精神外,还体现了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美容佳,收费低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切口小,平均2cm长,并且不做缝合,不需拆线,也不做造瘘;而传统胆囊切除术的切口长度为15—20cm,术后需拆线治疗,并留有较大的瘢痕;即使是采用腹腔镜所谓的“微创”手术,也有3个切口,与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相比,实在算不上“微创”,应该是“大创”了.
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由切口进入腹腔不切断腹壁肌肉,故损伤极小,恢复快;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3到5日后出院.
要想保胆,就要趁胆囊功好的时侯治疗.要了解更多保胆手术的详细情况可通过百度搜索“保胆取息肉”.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