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异位胰腺
- 1胃窦异位胃窦异位胰腺是否需要切除
- 问:我平时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不舒服,感觉身体一直很好的,最多有时候肠胃有点不好,吃点药也就没事了,最近几点腹痛实在厉害,想着可能会是胃炎什么的去医院做了胃镜,医生说是胃窦异位胰腺,说最好切除手术。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患上胃窦异位胰腺是否一定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 答:
- 张国艳副主任医师: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外科手术是治疗有症状的胃肠道异位胰腺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方式视胰腺异位位置和病变程度而定,无症状的胃肠道异位胰腺组织常在其他手术过程中偶然发现,在不影响原定手术及切除异位胰腺不困难的情况下尽可能予以同时切除
查看详情>>
- 2胃窦异位胰腺在什么情况下需切除
- 问:才有这种现像的,这次查出异位胰腺,我不知道是不是和它有关,医生又说没必要做手术,可就这样一直吐下去也受不了呀。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因为我的病症是恶心,呕吐,医生针对浅表性胃炎开了很多副汤药,没有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既然针对浅表性胃炎的治疗都没效果,我怀疑会不会是胃窦异位胰腺影响的呢,有没有必要切除呢
- 答:
- 胡良皞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前能共同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主要有三大类,即(1)抑酸剂和制酸剂。这类药物有奥美拉唑(洛赛克)、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米替丁、罗沙替丁、尼扎替丁、恩前列素、氧化镁和胃舒平等。(2)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如胶态次枸橼酸铋(德诺)、阿莫西林、甲硝唑和呋喃唑酮等。(3)黏膜保护剂,如麦滋林S颗粒、硫糖铝、胃必治、乐得胃、复方丙谷胺、米索前列醇(喜克溃)和生胃酮等。凡由胃酸过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上述三类药物均可应用,但以前两种药物为主。以上建议请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指导意见:如果是胃窦异位胰腺,不可能是一天两天的事,平时注意清淡饮食,查下血尿淀粉酶看下,正常就不要紧的。
查看详情>>
- 3胃窦隆起物(异位胰腺?)
- 问:病情描述:医生,您好,胃窦隆起物(异位胰腺?)什么意思啊?刚做的胃镜。我有胆汁反流性胃炎。:需要医生帮助提供远程诊断:胃窦隆起物(异位胰腺?)
- 答:
- 刘衡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异位胰腺得靠病理学诊断,但是因为病变位置较深,
指导意见:指导意见:
所以一般活检也可能取不到,所以多为倾向性诊断,得做粘膜切除术(EMR),将病变切下再得到病理结果,但是异位胰腺本身没什么风险,
查看详情>>
- 4胃窦异位胰腺该怎么治,需不需要手术。
- 问:病情描述:胃镜所见;胃窦后壁近大弯处见一半球形粘膜隆起,表面光滑。超声所见;病灶呈稍高混杂回声改变,起源于粘膜下层。平时清晨起床,囗中苦味。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于去年按胃窦糜烂及浅表胃炎常规治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知道该病病因,治疗方案
- 答:
- 王艳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所叙述的相关i情况,你的这种症状是很常见的,可能是因为炎症导致的,请不要小视指导意见:建议及时医院的消化内科看看,及时行抗炎对症治疗,注意控制你的饮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是在胚胎时期发育形成的
查看详情>>
- 5胃窦异位胰腺组织是什么
- 问:本来以为自己就是什么胃病呢,因为自己就是会在吃饭以后胃疼,精神也不太好,还有因为吃饭不太的原因自己也瘦了很多去医院检查的结果却是胃窦异位胰腺组织,这个医生倒也是开的治疗胃病的药这个是一回事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胃窦异位胰腺组织是怎么回事
- 答:
- 吴寒副主任医师: 胃窦异位胰腺组织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可能是出现了胃窦炎症或者出现胃窦部位产生有恶性病变的影响,建议可以采取药物措施来进行治疗,比如说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或者通过靶向药物治疗,尤其是出现恶性片,最好是到医院做一个详细检查。
查看详情>>
- 6胃窦异位胰腺
- 问:BR>岁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做胃镜检查结果为胃窦异位胰腺,请问什么是胃窦异位胰腺?该如何治疗?
- 答:
- 赵敏蕾副主任医师: 您好!介绍一片文章给您看看!!
重庆医学
胃异位胰腺8例报告
赵晶京 谭红 王振华
异位胰腺(ectopicpancreas)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先天性异常疾病,发生部位广泛,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我院自1973年3月~1999年9月胃镜诊治胃异位胰腺共8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3例,女5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35岁。8例均经1~7次胃镜检查。4例经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其中3例是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后病检,1例为外科手术后病检,其余4例均具有镜下胃异位胰腺的特征性表现。随访5例。
1.2 临床表现
8例患者均有嗳气、上腹隐痛、胀痛、灼热感症状,1例曾有黑便史,1例伴有贫血症状。8例患者肝、胆、胰、脾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肝肾功能正常,1例患者大便潜血强阳性,1例患者血红蛋白为76g/L,余三大常规均无异常发现。3例患者经消化道钡餐检查,诊断为:胃窦部息肉。
2 结果
2.1 内镜检查
8例患者均经内镜检查,其中4例病变位于胃窦大弯侧,2例位于胃窦后壁大弯侧,1例位于胃窦前壁大弯侧,1例病变位于胃角后壁大弯侧。镜下表现为直径0.6~1.2cm半球形粘膜隆起,表面光滑,色泽正常,仅1例表面粘膜稍充血,7例隆起顶端可见“肚脐”样凹陷,通过胃镜活检孔送入塑料管或活检钳可插进凹陷处,1例粘膜隆起顶端未见开口。
2.2 病理结果及治疗
5例患者于第一次胃镜检查时用活检钳夹取组织病检,报告为:慢性炎症,其中1例直径1.2cm,于第二次胃镜检查时用圈套器圈套粘膜下肿块,再行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其余4例直径较小,约为0.6~0.8cm,未行电切,嘱患者复查,药物治疗以抑酸对症为主;2例于第一次胃镜检查时即行高频电凝切除,这3例电切后病理报告均为:粘膜下异位胰腺组织;1例患者因粘膜隆起表面未见开口,镜下活检病理报告亦为:慢性炎症,内镜诊断“胃粘膜下平滑肌瘤可能性大”而转外科手术,术中探察见胃窦前壁大弯侧息肉样隆起,行毕Ⅰ氏胃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胃异位胰腺。
2.3 预后
8例中5例随访,4例经病理确诊者均在其列,3例行高频电切术患者于术后第二天即可进食,无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上消化道不适症状消失,食欲增加,胃镜复查未见异常。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十天出院,但术后有胃排空障碍,胃镜复查吻合口通畅,粘膜正常。1例仅以药物对症治疗者,原有症状仍时有反复,经5次胃镜复查,病变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3.1 异位胰腺的发生及好发部位
异位胰腺又称迷路胰腺(aberrantpancreas)、胰腺剩余(pancreasrest)、副胰(parapancreas)或腺肌病,是指发生于正常胰腺组织位置以外的胰腺组织,与胰腺本身无解剖学关系,但组织学类似。其发生机制尚未肯定。异位胰腺发生部位广泛,最常见为胃、十二指肠和空、回肠的粘膜下层和肌层,少数位于脐、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部、肠系膜、脾、Mchel憩室及阑尾,极少数发生在横隔和食道[1]。邹仲[2]等报告胃异位胰腺多位于距幽门6cm以内的胃窦大弯侧。我院收治的8例,4例位于胃窦大弯侧,2例位于胃窦后壁大弯侧,1例位于胃窦前壁大弯侧,1例位于胃角后壁大弯侧,也提示胃异位胰腺多位于胃窦大弯侧、后壁和前壁,小弯侧少见,与文献报告一致。
3.2 胃异位胰腺的诊断
异位胰腺无特异性表现,诊断困难,临床症状依部位不同而异,产生症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异位胰腺的压迫或因其分泌胰蛋白酶和碱性胰液的刺激所致,但仍有大部分病例可终身无症状,以往多依靠尸检或手术发现:Barbosa报告尸检18,065例,发现异位胰腺275例,检出率为1.52%,而上腹部手术发现率为0.2%,国内3,500例尸检,发现10例,检出率为0.29%[3]。临床诊断多依赖于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但X线钡餐下很难与胃息肉、平滑肌瘤等病鉴别,容易误诊,本组中3例经消化道钡餐检查,均误诊为胃窦息肉。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异位胰腺的检出有所增高,李学甫报告胃异位胰腺的检出率占同期胃镜检查的0.83‰[4],本组胃异位胰腺8例,占我院同期胃镜44,545例检查的0.18‰。胃异位胰腺在胃镜下的特征为:1、大多数位于胃窦大弯侧、后壁及前壁,很少在小弯侧;2、粘膜半球形隆起,界限清楚,周围粘膜光滑,隆起表面粘膜正常,中央有脐样凹陷及开口,内镜下插入导管可作冲洗液淀粉酶检查或注入造影剂作造影检查。异位胰腺的最终确诊需病理学依据,显微镜下主要由腺泡、导管、和胰岛三种成分构成,一般以腺泡结构为主,胰岛少见。我们体会,由于异位胰腺常位于粘膜下,单纯钳夹活检常不能取到胰腺组织而可能造成漏诊,而圈套器电切能保证深度,从而提高本病的病理诊断率。本组4例得到病理证实者,除1例为外科手术,其余3例均为高频电切。而另外4例单纯行钳夹活检,均报告慢性炎症,无一例检到胰腺组织。我们认为胃镜结合粘膜下肿块高频电切有助于胃异位胰腺的诊断。
3.3 胃异位胰腺的治疗
由于胃异位胰腺受胃酸侵袭,常易并发炎症、溃疡或出血,有的可能发生恶变,故一经发现,多主张积极处理[5、6]。传统多为手术治疗,但创伤大,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逐渐步入非手术治疗阶段,1976年,Yoshida首次报告成功运用胃镜下电凝切除胃异位胰腺,1983年国内学者陈有荣首次报告用高频电切除2例,由于电凝切除术直视、创伤小、并发症少,而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组三例行电切术,均得到确诊,随访无并发症。但有学者认为对于深达肌层以下或直径大于2cm者,电切应持慎重态度
查看详情>>
- 7胃窦隆起,疑似异位胰腺
- 问:一年,没食欲吃饭中总想干吐,用做手术不用
- 答:
- 胡良皞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胃窦炎主要是由于暴饮暴食、不良饮食习惯或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性及其他生物性长期易感下、比如粗糙与刺激性食物、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和胃粘膜炎症、常伴有长皮损伤和细胞再生疾病发生。指导意见:建议患者口服促胃肠蠕动、消炎、保护胃粘膜、改变饮食习惯等治疗方案。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