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多发性怎么治疗
- 1胆囊息肉多发性怎么治疗
- 问:患者年龄:病情描述:多发性胆囊息肉,现在最大3毫米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么治疗。什么办法好
- 答:
查看详情>>
- 2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治?
- 问:全部症状:无发病时间及原因:4月份体检多发性胆囊息肉0.5*0.3cm,2010年元月4日复查多发性胆囊息肉大到0.7*0.5cm?治疗情况:无想要得到的帮助:请问这种情况吃益胆胶囊有效果吗 ?
- 答:
- 王艳霞副主任护师: 指导意见:你好,多发性的胆囊息肉,而且息肉小于一厘米,是不需要处理的。定期复查半年复查一次胆囊彩超,油炸食品及油腻食品要少吃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 爱心医生: 胆囊多发息肉是手术指证之一,这种情况最好采取手术治疗.防止恶变.从临床上看,任何药物不能解决胆囊息肉.还是少走冤枉路.
- 爱心医生: 您好,多发性胆囊息肉对身体伤害大,治疗比较麻烦。目前治疗胆息肉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手术切胆治疗对身体创伤较大,一旦术后护理不当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目前治疗胆结石以微创手术为主,对身体创伤小,见效快。患者生活中要多吃水果蔬菜,少吃油腻食物和高蛋白食物。
查看详情>>
- 3有明显症状的多发性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 问: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自去年国庆节感觉开始感觉有上腹部肋下隐痛,经多家医院B超诊治确诊为多发性胆囊息肉最大的5mm,后口服消炎利胆片等药物效果不佳。但在12月份因儿子出生后因肺炎住院20余天,整日奔波于家和医院,忙于给儿子陪床,等儿子出院后发现自己胆囊息肉的症状消失了,直至今年9月份又有隐痛症状,后到医院B超复查息肉大小没有明显变化,并要求服用“二十五味松石丸”,目前还在服用,但感觉效果不佳。
目前一般情况:现无规律疼痛,感觉像在久坐后以及饱餐后隐痛加重。
想请专家指导的问题:
1、多运动是否有利于其恢复?
2、哪种药物效果较好?
3、以上我的描述说明什么?
4、我应该注意什么?需不需要到更加专业的大医院诊疗?
5、目前有哪家医院治疗此病专业?第一次问题补充:我暂时还不想进行手术治疗!恳请提供药物治疗方案!另外了解一下手术后对身体的影响!!第二次问题补充:如果进行手术治疗,是直接切除胆囊还是只切除息肉?
- 答:
- 张洁医师: 建议手术治疗。
- 王庆和医师: 建议尽快手术治疗,最好去3级以上医院。
- 张驰主治医师: 出现胆囊息肉这种情况会表现为胆囊疼痛的情况发生的,这种情况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可以选择微创手术来进行治疗,才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和治愈的效果,同时应该多注意些休息。
查看详情>>
- 4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治疗比较好
- 问: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治疗比较好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治疗比较好
- 答:
- 孙泉副主任医师: 指导意见:病情分析:根据你的描述目前考虑胆囊息肉可能。指导意见:如果你的胆囊不合并明确的炎症,息肉较前次检查增长不明显,息肉没有出现宽基底、血流信号明显增加等超声表现的话,建议继续观察,每6-12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如果息肉直径达到10mm,建议手术治疗。如果是初次发现,且息肉直径没有超过1cm,建议三个月后进行超声复查,了解息肉是否快速增长,如果增长迅速应该手术,如果没什么增长,可以每6-12月进行复查。
- 陶威宇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其是一种胆囊腔内的良性占位性病变,以胆固醇性息肉多见,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或隐痛,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指导意见:该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以非术治疗为辅。应尽量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
- 何显才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治疗比较好?考虑为、多发性胆囊息肉、是细菌感染后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所至。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癌变率高。指导意见:1、去医院肝胆科进一步检查。2、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治疗比较好?考虑为、多发性胆囊息肉、是细菌感染后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所至。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癌变率高。3、做多发性胆囊息肉微创术。4、住院治疗。
查看详情>>
- 5胆囊息肉多发性的怎么治疗呢,中药调理效果
- 问:病情描述:胆囊息肉多发性的怎么治疗呢,中药调理效果好吗?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柏龄胆炎舒治胆囊息肉效果好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柏龄胆炎舒治胆囊息肉效果好
- 答:
- 陈志强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您好,如果您的情况是患有胆囊息肉导致的话,这种不手术不会治愈的指导意见:一药物治疗是无效的,对于这种您最好是使用微创腹腔镜进行治疗为好的,祝早日康复
查看详情>>
- 6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治疗
- 问:这几天,不管是什么时候,爸爸的头老是一直的发热的,给他吃了药了,可是还是一直的发热,一直没有退下来,只能躺下睡觉,不然头就会很胀痛,带他做了很多的检查了,最好结果是得了多发性胆囊息肉了。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得了多发性胆囊息肉了,这要怎么做治疗才好呢?
- 答:
查看详情>>
- 7多发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
- 问: 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医生您好:本人在几天前体检中发现,胆囊壁可见多个等回声结节突入腔内,较大的约6.6*4.6mm。B超诊断:胆囊多发息样病变。病史:没有 请问该如何的治疗,不手术可以吗?如果手术可以保胆取息肉吗?谢谢。
- 答:
- 爱心医生: 只要胆囊没有严重萎缩、胆囊功能尚好、胆囊没有癌变的情况下,是可以采用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治疗的,取出息肉的同时保住胆囊;
一般来说,胆囊息肉增大到5毫米以上后,其内部会生成血管,造成息肉增大的速度加快,胆囊恶变的可能性增大,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出现胆囊恶变,而又很难知道它的性质什么时侯会改变,造成思想有负担,因此一般建议进行治疗;
胆囊息肉的治疗,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消除.绝大多数药物只能起到一个暂时缓解胆结石的各种症状比如疼痛、炎症、消化不良等,也就是治标不治本;
目前,治疗胆囊息肉最有效的手段是手术治疗,分两种:一、切除胆囊手术;2、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取出息肉,保住胆囊;
胆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消化器官,是消化系统重要的一环.切除胆囊会对人体造成重创,引起长期的消化不良和腹胀腹泻,很多人切除胆囊后气色不好、体质差就是因长期的消化不良引起的.(详细情况见附文1:胆囊切除的危害;)因此只要有可能,都应该尽量保住胆囊;
切除胆囊对以后的生活及身体影响太大,因此建议采用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治疗,取出息肉,保住胆囊.手术的目的是摘除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和防止恶变,解除心理负担.
要了解更多保胆手术的详细情况可通过百度搜索“保胆取息肉”.
现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平时饮食以清淡为主,忌食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品;生活作息要规律,不宜过度劳累;多运动,切忌就坐不动;多饮水,一天饮水2500毫升左右;
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的介绍
在胆囊底作小切口进入胆囊腔后,使用硬性纤维胆道镜这一内镜设备,借助其影像清晰、放大倍数高等优点,可发现并用活检钳逐一清除更细小的胆囊息肉.当胆囊息肉大小超过6毫米以后,息肉绝大部分有小动脉供血,旧式手术方法经常出现钳夹息肉后“血肉模糊”的尴尬场面,借助于纤维胆道镜+电凝设备,用于摘除息肉后的止血,出血量极少,可为术者创造“无血环境”,既缩短手术时间,又避免了血块遮挡导致息肉的漏诊;并且,术中将息肉送病检,如为恶性病变则行胆囊癌根治手术,即切除胆囊;将息肉逐一清除干净,确保胆囊管通畅后关闭胆囊,逐层缝合腹壁,医用粘合胶粘合皮肤,无需拆线.术后第2天可下床活动,3到5天后即可出院.
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开创了微创手术和胆囊息肉治疗新的境界,保留胆囊,维持人体整体化平衡,取净息肉,安全高效,创伤更小,极具美容效果,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为目前国内治疗胆囊息肉最先进的方法.
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其主要意义是取出息肉,保留胆囊,维护了正常人体的平衡和生理功能.当然,它也充分体现了“微小创伤”的理念.严格的讲,所谓“微创”,主要是指对器官功能损伤的大小,而切口的大小都是次要的.保留了一个重要器官的功能,是最大体现微创含义标准.如果胆囊器官被切掉了,胆囊功能被丧失了,即便是采用所谓的“先进”的腹腔镜技术切除胆囊,切口再小,“恢复快”,也不能算是微创,应该是重创了.
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十分安全.此种手术无严重合并症,无死亡率.这是目前任何胆囊切除手术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病人最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对于那些胆囊已无功能、胆囊严重萎缩、胆囊癌变的病例则应胆囊切除,毫不犹豫.
当然,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方法,除了体现保留胆囊功能的微创精神外,还体现了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美容佳,收费低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切口小,平均2cm长,并且不做缝合,不需拆线,也不做造瘘;而传统胆囊切除术的切口长度为15—20cm,术后需拆线治疗,并留有较大的瘢痕;即使是采用腹腔镜所谓的“微创”手术,也有3个切口,与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相比,实在算不上“微创”,应该是“大创”了.
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由切口进入腹腔不切断腹壁肌肉,故损伤极小,恢复快;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3到5日后出院.
要想保胆,就要趁胆囊功好的时侯治疗.要了解更多保胆手术的详细情况可通过百度搜索“保胆取息肉”.
附文1:胆囊切除的危害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胆囊切除后对人体至少有以下几点不良影响:
1、造成人体消化不良、腹胀腹泻
肝细胞每天分泌约800~1200ml胆汁,其中水分占97%.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囊进行存储和浓缩:因胆囊粘膜有很强的选择性吸收胆汁中的水和电解质功能,胆汁中90%的水分被胆囊吸收后,能使胆汁浓缩约30倍并储存于胆囊.进食后,尤其进高脂肪食物,在迷走神经和胆囊收缩素的调节下,胆囊收缩排出胆汁进入十2指肠腔内参加消化.如果胆囊被切除,此时肝胆汁由肝内排出无处可存,不管人体是否需要,只好持续不断的排入肠道;当进食美味家肴时,需大量胆汁帮助消化,但此时体内无“富余胆汁”相助,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影响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其结果一是诱发脂肪泻及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等,2是造成身体遭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的痛苦.胆囊切除患者日后大多消瘦、面黄,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2、引发碱性反流性胃炎
正常人进食后胆囊收缩使胆汁集中大量进入肠道.这一过程与胃十2指肠的分泌及蠕动是有规律地同步进行的.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进入肠道而又缺乏食物和胃酸的中和,胆汁可在十2指肠内淤积而逆流入胃,使胃内PH值升高,细菌繁殖,而使胃粘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胃腺体萎缩及溃疡形成.曾有人对胆囊切除6个月后的患者行胃液检查,发现其中胆汁酸含量明显增加,最低增加2倍,最高增加380倍,平均增加24倍.胃酸分泌明显下降,胃壁细胞受损.胃镜下呈弥漫性炎性改变.
3、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
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超过50切除胆囊病例组明显高于未切除胆囊组.所以虽然切除胆囊后去除了胆结石,却很可能因此“招来”胆总管结石,这是因为:胆囊切除前,胆囊具有浓缩胆汁的作用,浓缩的胆汁对胆固醇的溶解度较高;而胆囊切除后,胆盐池明显减小,胆汁的浓缩失去了场所,肝胆管的胆汁酸浓度降低导致对胆固醇的溶解能力降低,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胆固醇的积累,这样就容易形成结石,也就是胆总管结石.
而胆总管结石的治疗难度远高于胆结石.
4、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病率可能升高
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一种现象和疑惑,即患结肠癌的病例中胆囊切除患者占很大部分:
1)欧洲学者临床调研后得出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较未切除者高45倍.
2)有人对7000例结肠癌病例作回顾分析后发现,6千例有胆囊切除史,并发现胆囊切除10年以上患者比未切除胆囊患者的大肠瘤和癌的比明显增加,由21.8%增加到38.5%另有人随访胆囊切除后10年以上的病例发现,女性结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女性高约70%其中右半结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高2倍.
为什么胆囊切除后结肠癌发病率会升高?
这可以用次级胆酸论来解释.次级胆酸具有致癌或协同致癌作用:次级胆酸能使结肠粘膜细胞有丝分裂增强,容易引起结肠癌变.又因近端结肠内的次级胆酸浓度较高且右半结肠对次级胆酸的吸收大于左半结肠,故胆囊切除术后癌种好发于右半结肠.其病理生理改变的原因主要是:
1)次级胆酸的由来:肝胆管分泌出的胆酸为初级胆酸,进入肠道后与细菌接触变为次级胆酸.
2)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功能丧失,不能控制胆汁的排泄和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因而初级胆酸24小时持续不断的流入肠道并与细菌接触,产生大量次级胆酸,无疑增加了结肠癌变的危险性.
近年来,许多欧洲学者发现一种现象和疑惑,即患结肠癌的病例中,发现不少病例都有胆囊切除的病史,Moehead对100例60岁以上的切胆与100例不切胆病例分析,发现患结肠癌者分别为12:3,十分惊讶.然而,在胆囊功能正常时胆汁只发生在进食时排入肠道,空腹时肠道内并无较多的胆汁常在,显然初级胆酸与细菌接触的机会很少,因而产生次级胆酸的量很少,加之正常胆囊的存在,胆汁中存有大量的Ig,保护肠道粘膜不受外来抗原和次级胆酸的侵害,当然就减低了结肠癌变的可能性.故北欧的研究结肠癌的医生大声疾呼不要随便切除胆囊的忠告是极为有道理了.
5、造成肝损害和结肠损害
目前己证实石胆酸对肝细胞具有一定毒性.而胆囊切除后次级胆酸增多,所产生的石胆酸经肝肠循环进入肝脏和结肠以后,会造成慢性肝损害和结肠损害,而结肠损害很可能是结肠癌的一个原因.
6、导致胆管损伤
众所周知,在胆囊切除的手术过程中,由于Calot氏3角的重要性,加之局部组织的粘连影响,胆囊切除术所带来的合并症再所难免,总有一定的概率(胆管损伤:0.18~2.3%);且有一定的死亡率(0.17%).其中包括:胆管损伤,肝管损伤,血管损伤,胃肠损伤等等.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胆管损伤的病例中绝大多数是由胆囊切除引起.黄晓强统计2566例CBD损伤病例中,1933例为胆囊切除引起,占狭窄病例的75%.胆管损伤的并发症是胆道外科的非常疑难的课题,与内镜“保胆取石”手术相比,内镜保胆取石是在胆囊腔内施行手术,根本不可能伤及胆囊周围器官;这一点是胆囊切除的最大缺陷.加之,考虑到胆囊切除带来的生理缺陷和免役功能的影响,草率选择胆囊切除之举,就应该慎重考虑了.
7、造成“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这一名词乃是一个模糊概念;随着现代影象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已经排除了胆道术后残余结石,胆管损伤等诊断,而只有胆道术后发生的Oddi`括约肌炎症和运动障碍方能称得上“术后综合症”,而这一征候的治疗临床上甚感困难.
研究表明:胆囊在胆系动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胆囊可容纳30-60cc的胆汁,可以缓冲胆道的流体压力,维持胆道压力生理平衡.一旦去掉胆囊,不能调节胆系压力,即可导致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
以上所述切除胆囊所造成的这些后果,医生事前不可能细讲,在手术同意书上也只是用“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来表示,在出现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时,医生多是用病情复杂,不可抗拒来解释,很难评为医疗事故.
当你咨询了一些医生,他们都说切除胆囊对人没有影响,这是没有轮到他自己,在问到是否可以保胆,他们千篇一律的说,保胆后会复发,其实他们说的是旧的保胆手术,而新的保胆手术已经不是他们以前那种“一取了之”、被动等待复发的旧办法,由于采用了许多防止复发的措施,使术后5—10年的复发率从以前的30%—40%降低到2%—4%或更低,而且远不会发生胆囊切除那些可怕的后果,如免疫功能低下及胆囊切除后大肠癌和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升高,至死至伤等.
附文2:腹腔镜切除胆囊的问题
现在很多医院在宣传胆囊切除术时总会不忘带上“腹腔镜微创手术切除胆囊”.严格的讲,所谓“微创”主要是指对器官功能损伤的大小,而切口的大小都是次要的.保留了一个重要器官的功能,是最大体现微创含义标准.如果胆囊器官被切掉了,胆囊功能被丧失了,即便是采用所谓的“先进”的腹腔镜技术切除胆囊,切口再小,“恢复快”,也不能算是微创,应该是重创了.
实际上,腹腔镜只改进了器械,没有改变胆囊切除的基本程序和所引起的后果,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比开腹的更高,一想就明白,开腹手术百年,在3维直视手指触摸下都有0.5%左右的胆道损伤率和死亡率,腹腔镜没有改变(分离、结扎和切断胆囊管)造成医原性损伤的基本步骤,怎能改变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病率呢?更不能与保胆手术相比了.把腹腔镜的好处拔得如此高,完全是占领市场的宣传,其实,用腹腔镜切除有功能的胆囊,是以牺牲机体内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切口美容的手术.
要想保胆,就要趁胆囊功好的时侯治疗.要了解更多保胆手术的详细情况可通过百度搜索“保胆取息肉”.
- 叶有志医师: 你好.因为你是多发性胆囊息肉,虽说也是可以采取非手术方式,但其复发性是其一;其2,手术也可能有不彻底性.你还是好好考虑再做决定.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