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诊心肌炎
- 1如何确诊小儿心肌炎
- 问:主要症状:淌鼻水 咳嗽 间断发烧 以前小儿有呕吐现象发病时间:一周化验检查结果:心肌酶脯81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正安心肌炎打针治疗
- 答:
- 爱心医生: 你好,临床诊断依据⑴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⑵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⑶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工,Ⅱ,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房室传导阻滞,完全右或左束支传导阻滞,成联律,多型,多源,成对或并行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⑷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病原学诊断依据⑴确准指标:自心内膜,心肌,心包(活检,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①分离到病毒;②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③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⑵参考依据: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炎由病毒引起.①自粪便,咽试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②病程早期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③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具备临床诊断依据两项,可临床诊断.⑴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者.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者,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⑵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者,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⑶凡不具备确诊依据,应给予必要的治疗或随诊,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⑷应除外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由风湿性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心肌损害,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p受体功能亢进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 刘文华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您的描述,这种情况很可能还是一个病毒的感染引起的上述情况。指导意见:这种情况要给宝宝多喝水,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个,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药物的应用等。
- 爱心医生: 目前我国小儿心肌炎的诊断基本上仍属于临床诊断,尚缺乏高度敏感,特异的实验诊断指标. 当前许多儿科医生常根据下列几点来诊断心肌炎: (1)患儿近期有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病史; (2)自觉有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乏力,头迷等症状; (3)化验显示一项或几项心肌酶增高; (4)心电图有窦性心动过速,过早搏动或传导阻滞等改变. 实际上,上述各点均缺乏特异性,影响因素较多.这些改变不仅出现在心肌炎时,而且在其他一些情况下也可存在,对此应具体分析,否则会把一些本来不是心肌炎的病例误按心肌炎进行诊治.对心肌炎的诊断标准掌握偏松是近年来临床上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倾向 (一)要正确认识心肌酶谱改变对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判断有无心肌损伤是诊断心肌炎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某种意义上,心肌损伤的存在是诊断心肌炎可靠的依据之一.在我国现行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提示心肌损伤的生化学指标占有重要的位置.从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心肌酶的变化就成为判断有无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目前不少临床医生对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一遇到呼吸道感染或心律不齐患儿,如有胸闷,气短等自觉症状,再加上心肌酶一项或几项增高就诊断为心肌炎 当今大多数医院心肌酶谱检测包括谷草转氨酶(AST,GO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也有的医院还另做CK同功酶(CK-MB)及LDH同功酶(LDH1~5).上述这些酶类在人体内分布较广泛,一种酶同时存在于许多器官组织中,缺乏组织特异性.这些酶类活性增高可见于许多非心肌病变时,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肝,肾,脑和肌肉的病变,药物对组织脏器的损害,甚至抽取血标本溶血也可使LDH等增高,故缺乏专一性,特异性.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心肌酶谱的概念不够确切,容易发生误导,把本来不是由心肌损伤引起的酶谱增高误作为诊断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的依据. 近年来对心肌损伤时心肌酶谱的变化有了一些新认识,十分强调检测心肌酶“同功酶”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在生物化学上,把能催化相同化学反应而结构,性质不同的酶称为同功酶.检测同功酶对了解血清酶的脏器或组织来源,进而判定病变部位以及进行临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心肌酶的同功能,主要包括LDH同功酶,,CK同功酶. (1)LDH同功酶:LDH由M,H两种亚基按不同比例组成四聚体,形成5种不同的同功酶LDH1-5,这5种同功酶在各种组织中分布各异,大致分三类.LDH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脏器,组织中,能引起各脏器损伤的许多疾病都可导致血清中LDH总活性升高,而其同功酶在各脏器,组织中的分布却显著不同,具有较高的组织特异性. 健康小儿血清中LDH同功酶呈LDH2>LDH1>LDH3>LDH4>LDH5.心肌的LDH同功酶主要由LDH1,LDH2组成,且以LDH1占优势.心肌炎时因心肌损伤血清LDH同功酶型式变为LDH1> LDH2> LDH3> LDH4> LDH5.一般认为:若LDH1≥40%,LDH1/ LDH2>1.0,则提示多存在心肌损伤.但有资料显示,心肌炎时上述二值的敏感性为33.0%,明显低于心肌梗塞时(分别为96%和91.6%). (2)CK同功酶:CK为由M,N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并形成3种异构同功酶:CK-MM(CK3),CK-MB(CK2),CK-BB(CK1).骨骼肌主要含CK-MM,含少量CK-MB;心肌中的CK,70%为CK-MM,20%-30%为CK-MB;脑,胃肠,肺,肾脏等主要含CK-BB,也含少量CK-MB.正常人血清中CK几乎全是CK-MM,约占94%-96%以上,CK-MB在5%以下,血清中CK-MB明显增高则多提示心肌受累.与CK总活性相比对判断心肌损伤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一般认为血清CK-MB≥6%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骨骼肌病变时CK-MB也可增高,但通常0.25,多提示心肌损伤. (4)α-HBDH:实际上用α-羟丁酸代替乳酸或丙酮酸做底物测定LDH总活性.用本法测定的LDH1.2的活性比LDH3-5大得多,因此等于主要间接测定LDH1.2,但其特异性低于用电泳等方法分离的LDH同功酶.凡是由于LDH1.2升高导致LDH总活性增加的病例,α-HBDH也同时增高.测定α-HBDH对判断心肌损伤并无特殊意义. 一般来说,同时检测CK-MB及LDH同功酶对判定心肌病变有较大意义,特异性明显提高.如化验结果与临床不符,为除外检测误差必要时应复查,不能只看一次结果而定.另外根据心肌酶谱增减的动态变化规律,需注意检测的时间,在发病初期2~3个月内心肌酶谱增高诊断意义较大,如超过2~3个月尤其病程在半年至1年以上者再检测意义不大. 评价心肌酶谱增高的临床意义,一定要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所见进行综合分析,而不能过分强调心肌酶谱的诊断价值. (二)应合理评价心电图异常对心肌炎的诊断意义 诊断心肌炎时描记12导体表心电图是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必要时还需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心电图)及运动心电图.过去强调明显的心律失常对心肌炎的诊断价值,并作为主要的诊断指标之一.近年来对一些儿科实际病例的临床观察又有了不少新认识,故在1994年威海会议上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将“心电图(包括Holter监测)有明显心律失常,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心肌梗塞图形或运动试验阳性之一”作为主要指标. 在1999年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把心电图改变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之一: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导联(Ⅰ,Ⅱ,avF,V5)的ST-T波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或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异位心动过速,低电压及异常Q波. 总之,不能在心律失常和心肌炎之间划等号,不要在临床上一遇到心律失常就考虑心肌炎.应做全面,系统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二,小儿心肌炎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在临床上有关小儿心肌炎的治疗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心肌炎患儿如何做到正确,合理的用药还需进一步研讨. (一)在治疗前应首先明确诊断 确定诊断是进行合理治疗的前提和基础,误诊的结果必然导致误治.近年来心肌炎的典型病例,尤其是重症病例较少见,而非典型病例较多.由于对心肌炎的诊断标准掌握偏松,在已被诊断为“疑似心肌炎”的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并不是心肌炎. 在临床上误按心肌炎治疗的病例并不少见.因此在给予治疗前对患儿应首先进行全面,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断,防止误 诊误治.对疑似心肌炎的病例,如一般状态良好可给予口服药物院外治疗,并嘱定期随访,动态观察变化;对自觉症状较明显,家长迫切要求治疗的病例可收住院治疗观察,并静脉给药. (二)要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查看详情>>
- 2如何确诊心肌炎
- 问:全部症状:容易疲劳发病时间及原因:3天前治疗情况:心肌酶化验:肌酸酶同功酶41乳酸脱氢酶238想要得到的帮助:除了做心肌酶,怎样才能确诊心肌炎.
- 答:
- 张爱花护师: 病情分析: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驱症状,病人可有发热,疲乏,多汗,心慌,气急,心前区闷痛等意见建议: 应去医院做X光照像,心电图,以及活组织检查等诊断检查.这种病无法治,但可以用某些调节心脏跳动的药物,或用促使过多体液排出的利尿剂来缓解其症状.有些患了肥大性心肌病引起的致命性心力衰竭症以及生命垂危的人,用心脏移植术来加以治疗,其效果相当好.
-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还有根据:1, 症状:疲乏,发热,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 2, 体征: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心界扩大,杂音改变,心律失常. 意见建议:卧床休息早期,合理的休息极为重要,可使发生炎性病变的心肌尽快修复,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一般的心肌炎患者需卧床休息至体温下降后3~4周,有心力衰竭或心脏扩大者应休息0.5~1 年,或至心脏大小恢复正常,血沉正常之后.{[OnlyCharacteristic!!!No.1#120ask.com]ContentFlag} 提问人的追问 2010-1-16 17:44:01没有体温增高现象,只是容易疲劳.需要怎样治疗.
- 张东亮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驱症状,病人可有发热,疲乏,多汗,心慌,气急,心前区闷痛等.意见建议:常规检查有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等.{[OnlyCharacteristic!!!No.1#120ask.com]ContentFlag} 提问人的追问 2010-1-16 17:57:51医院要求做动态心电,还有蛋白酶,还有好多检查.排除这几项后,才能确诊是心肌炎.如果是心肌炎,应该怎样治疗? 回复人的回复 2010-1-16 18:17:24你好, 一般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卧床休息早期,合理的休息极为重要,可使发生炎性病变的心肌尽快修复,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一般的心肌炎患者需卧床休息至体温下降后3~4周,有心力衰竭或心脏扩大者应休息0.5~1 年,或至心脏大小恢复正常,血沉正常之后. (2)防治诱因心肌炎最常见的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因而要预防感冒,防止病 毒侵犯机体.因病毒感染往往与细菌感染同时存在或相继发生,且细菌感染常可使病毒活跃,机体抵抗力降低,心脏损害加重,故而适当应用抗生素及时控制细菌感染十分必要.对于一些易感染的患者如扁桃体反复发炎者,必要时可进行扁桃体摘除术以去除诱因/或注射转移因子,丙种球蛋白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复发. (3)促进心肌修复心肌炎患者可吸人氧气及应用一些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以促进心肌的修复,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常用的此类药物有: ①大剂量维生素C.心肌炎患者可口服维生素C200~500毫克,每日3次,此外还可以静点每日5~10克,分次应用,连续10~14天为一疗程.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心肌代谢,增加心肌对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心肌修复. ②能量极化液.能量极化液的成分包括三磷酸腺昔(ATP),辅酶A,氯化钾,胰岛素及葡萄糖,可为心肌提供能量,并促进心肌代谢,从而加速修复过程.一般10~14天为一疗程,可反复静脉点滴. ③辅酶Q10,肌苷等.这些药物的作用均为改善心肌代谢,对心肌的修复十分有利,临床上常给心肌炎患者口服,以配合治疗. 2. 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即针对引起心肌炎的病因加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口服一些抗病毒药物如病毒灵,中药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风湿性心肌炎患者在风湿活动期进行抗风湿治疗,如给以抗生素静脉点滴等;梅毒性心肌炎患者需同时进行驱梅治疗等等一系列措施,以去除或控制导致心肌损害的病因,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3.激素治疗 应用激素的目的是减轻心肌的炎性反应,减少心肌疤痕形成,改善患者一般状况和心肌微循环,适当应用激素可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于病情危重或反复发作的心肌炎患者及病毒血症明显,或经一般治疗无效的患者,采取早期,足量,短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方法,可明显缓解病情.但在病毒急性感染的最初10天内应避免使用激素,以免造成病毒扩散,使病情恶化. 4.并发症的治疗 心肌炎的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休克等,对于这些并发症应及时处理.如出现心力衰竭时可给以强心利尿剂;有心律失常时应针对具体情况加以治疗,出现室性早搏者可给以慢心律,有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者可给以异丙肾上腺素等;心肌炎患者一旦有休克发生说明病情十分危急,必须抓紧时机抢救,给以扩充血容量,升压药物等措施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查看详情>>
- 3心肌炎如何检查
- 问:全部症状:心肌炎如何检查专家,你好!请问心肌炎有哪些症状啊?如何确诊治疗呢?有没有什么特效药物啊?发病时间及原因:治疗情况:想要得到的帮助:心肌炎如何检查
- 答:
- 刘文艳主管护师: 病情分析:你好,需要检查心肌酶,心电图,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意见建议:建议你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在大夫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局限或弥漫性炎症,可原发于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病因有感染,理化因素,药物等,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其中又以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感染最多见. 【临床表现】 1, 症状:疲乏,发热,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 2, 体征: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心界扩大,杂音改变,意见建议: 一,症状体症 1 .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如心悸,气短,体和肺循环瘀血征象; 2. 心律失常的表现. 二,诊断依据 1. 毒素或毒物经皮肤粘膜,胃肠道或呼吸道等进入体内证据; 2. 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临床表现,辅以实验室检查,即可作出诊断.
- 杨栋梁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心肌炎是心肌受病毒,细菌等因素引起的心肌弥漫性炎症.多有感冒,腹泻等病史.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等.意见建议:一般有感冒或腹泻等病史.你可以检查心电图有心肌供血不好,心律不齐等.心肌酶学一般无特殊变化.确诊最好做心肌活检.如果是心肌炎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清淡饮食,调情志,避外邪.药物以营养心肌,抗炎等对证处理.
查看详情>>
- 4如何鉴定是心肌炎?就做哪些检查?
- 问:病情描述:孩子今年4岁,他说心脏疼,我们就带他去医院了。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医生让做了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常规等,这些都正常,医生又让做了心肌酶五项测定,这里的其他值都正常,就有一项“α-羟丁酸脱氢酶”值为220,参考值为72-182,稍高了些,医生让吃药,说是轻微心肌炎。我们现在吃的是果糖二磷酸钠、芪冬颐心口服液、维C。这些药吃了20天了,一复查,还是有些指标高。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想问,就这一项指标就能确定为心肌炎吗?我们是否还要继续吃这些药?
- 答:
- 倪水芹副主任护师: 病情分析:你好,心肌炎是综合性诊断,需要具有前驱感染病史,如感冒腹泻的病毒感染依据,同时注意心肌酶检查。指导意见:你好,心肌酶正常情况下,是不要盲目诊断心肌炎的,没有轻微心肌炎这种说法的,需要看心肌酶和心电图情况,不要盲目,心脏疼痛不一定就是心肌炎的问题,及时就诊明确下,注意指标的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肌钙蛋白这两个指标很重要
- 牛新林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你现在提示孩子的接触结果,不能说明是心肌炎造成的,应该是代谢异常造成的。指导意见:如果孩子前期有病毒感染存在,就可以造成心肌损害情况。现在可以给孩子化验肌钙蛋白检查,就可以明确是否严重心肌损伤的。
-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α-羟丁酸脱氢酶有一定的指导性,在诊断心肌炎的时候敏感性比较高指导意见:基本可以诊断为心肌炎了,需要服药治疗直到康复
查看详情>>
- 5如何确诊小儿得了心肌炎
- 问:患者性别女主要症状:咳嗽 发烧 淌鼻水发病时间:一周化验检查结果:心肌酶81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正按心机炎打针
- 答:
- 陈宇主治医师: 建议抽血检查心肌同功酶是否是心肌炎.建议检查清楚啊.按照心肌炎治疗和最好还是应该加上抗生素口服.口服药物不见效的,建议输液抗炎治疗为好. 因为还是输液血药浓度更高见效更快更好啊. 最好还是看医生啊.
- 姜彦春主任护师: 你好,临床表现 1, 症状:疲乏,发热,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 2, 体征: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心界扩大,杂音改变,心律失常.
- 刘明杰副主任医师: 根据您的描述,作出如下回复,(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Ⅰ、Ⅱ、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期前收缩,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
查看详情>>
- 6怎样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 问:岁全部症状:感冒,发烧,咳嗽三天,在门诊经抗菌,抗病毒治疗,症状缓解.但不见好,转医院,医师听诊,有早搏.血象检查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时间及原因:五天前,因受寒.治疗情况:抗菌,抗病毒.诊为心肌炎后用丹参片,辅酶Q10,复合维生B片,肌苷片治疗.想要得到的帮助:想知道诊断心肌炎要有何依据,就凭早搏,和血象上的病毒感染吗?偿诺是,该怎样治疗.
- 答:
-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血象检查并不能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意见建议:建议做心肌酶检查,和胸部X光片检查.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作为患儿的家长,应积极配合大夫的治疗,并注意生活上的护理.生活护理:对于任何疾病来说,预防重于治疗.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应当首先预防感冒,肠道病毒性感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住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感冒发生季节,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防止各种病毒感染.一旦发现病毒感染后要注意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 刘伟主任医师: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发病前有肠道感染或呼吸道感染病史、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其他辅助检查显示心肌损伤、病原学检查阳性等,应考虑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确诊有赖于心内膜心肌活检。
无特异性治疗,治疗主要针对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
1.休息和饮食
应尽早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进易消化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抗病毒治疗
主要用于疾病的早期。
3.营养心肌
急性心肌炎时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包括静脉或口服维生素C、辅酶Q10、维生素Bco、ATP、肌苷、环化腺苷酸、细胞色素C、丹参等。
4.糖皮质激素
不常规使用。对其他效果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在发病10~30天使用。
5.对症治疗
当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心律失常时进行相应对症治疗。
- 王秋实主治医师: 心肌炎的诊断,首先有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其次有心肌酶的异常改变,多数有病毒感染的病史。治疗上用果糖,辅酶Q10,维生素C等营养心肌治疗。注意休息。
查看详情>>
- 7怎样检查自己是否患心肌炎
- 问:病情描述:喘气吃力,心肌隐隐做痛,有时候感觉很累很累,想睡觉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没有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检查心肌炎,需要做什么检查,来检查出自己有没有患心肌炎
- 答:
- 刘海涛副主任医师: 你好,判断标准:一是心电图分析。起病后心电图由正常突然变为异常,随感染的消退而消失,主要表现有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少数患者可出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如ST段弓背向上抬高和病理性Q波;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了解心律失常有重要帮助。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高,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二是血液检查。白血球计数在病毒性心肌炎可正常,偏高或降低,血沉大多正常,亦可稍增快,C反应蛋白大多正常,心肌坏死标志物如CK、CKMB、TNI等在急性期升高,慢性心肌炎多在正常范围。三是心内膜心肌活检。心肌活检能提供活体心脏组织进行光镜、电镜、组织化学、免疫学和病毒学等的研究,因此对一些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四是X线检查。由于病变范围及病变严重程度不同,放射线检查亦有较大差别,大约1/3~1/2心脏扩大,多为轻中度扩大,明显扩大者多伴有心包积液。五是超声心动图。可以判断是否有心脏扩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包积液等。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