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速问医生 > 健康同问 > 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

1糖尿病病因
:问题描述:消瘦,头晕,失眠.经常发脾气,白天会睡,晚上不睡.
郝华东医师: 你好,你说的情况多见于植物神经紊乱导致的病变的.
钱荣立医师: 您好: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精神刺激,长期暴饮暴食,长期的缺乏运动)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而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 消瘦,头晕,失眠.经常发脾气,白天会睡,晚上不睡.建议及时系统治疗,治疗糖尿病,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糖尿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有一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治疗,建议要到糖尿病专科医院正规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伍建军医师: 您好,你的这种情况建议您具体去医院详细检查一下才可以定具体的治疗方案的
查看详情>>
2糖尿病,发病原因,糖尿病病因
:主要症状:血糖高了,是 19.9发病时间:化验检查结果: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肩椎病,脊椎盘突出想要得到的帮助:问是不是吃了这药引起
孙旭红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 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人体内有一种重要的激素叫胰岛素,由胰脏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在人体三大代谢(即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少它,三大代谢就乱了套,身体内的合成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尿中出现葡萄糖,这就成了糖尿病.在发病机理中,Ⅰ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细胞损害,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Ⅱ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有缺陷,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 在环境因素中,肥胖,感染和多次妊娠者患此病最为常见.值得提出的是:肥胖是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有资料表明,在40岁以上的人中,体重超过正常者,发病率达20.4‰,而体重在正常范围以下者发病率仅为3.88‰.指导意见: 我不知道你吃的是什么药物,但一般能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类,雌激素,噻嗪类利尿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等,正常人空腹的血糖值为3.9-6.1,你的血糖太高了,建议你先口服药物治疗,如果不行就必须的注射胰岛素,同时建议你做个尿常规,看一下尿中是否有酮体,若有建议你住院治疗.预后护理: 血糖太高,必须重视,不可大意.
爱心医生: 你好,像你所说的这样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糖尿病的,就目前而言临床上也没有明确什么原因出现糖尿病,但有一点那就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糖尿病 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指导意见:确诊为糖尿病: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200mg/dl(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预后护理: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三,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四,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查看详情>>
3产生1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
:患者最近在医院查出患有1型糖尿病,医生说还不算太严重,但是需要及时的治疗,不可以延误。现在患者想知道,什么是1型糖尿病,产生这种病的原因是什么?以前身体一直比较健康的,平时也比较注意饮食的。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产生1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
徐霞主管护师: 你好!产生1型糖尿病的病因有: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
爱心医生: 1。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2。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3。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朱华副主任医师: 你好,1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等,1型糖尿病主要是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西医目前治疗1型糖尿病主要是靠打胰岛素治疗,不建议用,因为长期依赖胰岛素会导致胰腺功能进一步退化。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知母、荔枝核、益智仁、沙菀子、补骨脂、鹿茸、蜂胶、金精粉、乌术粉、茯苓、怀山药、桑葚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这些药物安全无毒副作用,无需节食,无需服用其它降糖药物,单独服用即可,可以有效保卫胰岛,降低血糖,提高免疫,既是血糖抑制剂,又是胰岛素增敏剂,同时又增强胰岛素受体功能。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修复胰腺功能,调节自身代谢平衡,具有阻断遗传和杜绝复发的可能。希望正确治疗早日康复!
查看详情>>
4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只需在此输入您的问题,例如:紫外线过敏怎么办?并点击“提问”第一次补充提问:(2009-8-8 9:36:54)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只感到乏力,身体消瘦.空腹血糖是1.6.算是糖尿病吗第二次补充提问:(2009-8-8 9:38:11)空腹血糖是11.6
爱心医生: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爱心医生: 糖尿病是以血浆葡萄糖升高为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群,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者胰岛素绝对缺乏.糖尿病的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不明原因的减轻.主要的诊断还要依据血浆葡萄糖的数据.糖尿病早期症状:如伴有口腔疾病,口渴,口干;尿频尿量多;常有饥饿,低血糖,乏力,出汗;体重减轻;视力下降等眼部疾病;皮肤瘙痒或皮损不易愈合.糖尿病确诊检查:查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如果两次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可确诊糖尿病.( 需另一天再次证实,排除应激状态外,如感染,外伤).正常的空腹血糖3.89-6.1 mmol/L,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7.8mmol/L,又小于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试).(排除应激状态外,如感染,外伤).
许友忠医师: 你好,这个和遗传,自身的饮食,肥胖都有关系,一般药物治疗的同时,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盐,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增加运动很关键
查看详情>>
5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方面?
:糖尿病好像是特别流行,大多数上年纪的大妈都有这个病。有的是有家族遗传史,有的没有。也不知道到底怎样可以预防这个病。感觉十个大妈至少有五个都有糖尿病。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
赵蕾副主任医师: 糖尿病的病因跟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比如生活条件,精神因素,高脂饮食,长期缺乏锻炼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都容易诱发糖尿病,另外也跟年龄因素有关系,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逐渐的出现衰退,也容易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
查看详情>>
6糖尿病的病因
:BR>
爱心医生: 你好,这里的医生都是利用工作之余在作热心的解答,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你点击采纳答案,这是对我们的唯一支持.
查看详情>>
7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感觉身体很没有力气
: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感觉身体很没有力气,还总是口渴,每天都要喝好多的水,还总是上厕所,感觉吃的也不少,但是体重有明显的下降,后来医生说我患上了糖尿病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呢
爱心医生: 你好,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查看详情>>
查看更多关于 糖尿病的病因 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