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球炎浅表性胃炎结肠炎
- 1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结肠炎,还有HP+
- 问:全部症状:胃部不适,大便不成型胃镜所见:食管黏膜光滑,胃底,胃体,胃角及胃窦部粘膜充血。以胃窦部明显,未见溃疡,未见占位。球部粘膜充血,未见溃疡。病理活检:无;幽门螺杆菌(+)胃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肠镜所见:肠镜达回盲部,回盲瓣及阑尾孔清晰。结肠粘膜轻度充血,血管纹理欠清晰。乙状结肠有明显扭转,已通过肠镜松解。未见占位。活检部位;无肠镜诊断:结肠炎伴扭转(已松解) 发病时间及原因:今年7月一号治疗情况:朋友推荐丽珠胃三联,在吃固肠止泻丸想要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点建议,有什么好的 别的治疗方案,别太贵的呵呵
- 答:
- 程泽廷主治医师: 你好,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和结肠炎主要是胃肠湿热所致,一般药物难以根治,建议你用传统中药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砂仁,厚朴,三棱,穿山甲,寸曲,麦芽,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治疗,可以快速治愈;这些中药可以清除胃肠湿热,荡涤胃肠浊气,从而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希望你正确治疗,早日康复。
- 孟利军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你可以服用香连化滞丸1丸,每日2次,或者服用香砂养胃丸,每次6g,每日2次效果也可以!意见建议:避免吃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缩咖啡,生蒜芥末等对胃粘膜有损伤的食物,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冷,过热和过分粗糙的食物,注意选择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食品和维生素丰富的软食,如牛奶,豆腐,胡萝卜,祝您健康!
查看详情>>
- 2我有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结肠炎,便
- 问:我有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结肠炎,便秘我该怎么治疗?病情描述:七年了就便秘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该怎么治疗
- 答:
- 张五星医生: 你好!你的情况属于胃肠湿热所致,一般药物很难根治.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你用传统中药虫草,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厚朴,三棱,穿山甲,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等配合治疗,可以快速治愈.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彻底清除胃肠湿热,荡涤胃肠浊气,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肠道紊乱的功能,从而彻底根治不复发。希望你正确的治疗,早日康复!
查看详情>>
- 3我患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多年,最近又患慢性结肠
- 问:我患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多年,最近又患慢性结肠炎,痛苦不堪,虽然打针吃药也不能根治,请问该怎么办?
- 答:
- 爱心医生: 你好:跟据你提供的资料.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还有慢性结肠炎等症状.这几种病都是慢性病,所以要有良好的心态.战胜疾病的信息.坚持配合医生治疗,可用如下药物治疗:胃肠疾消胶囊3粒,三次.奥美拉唑胶囊20mg一天一次.大便次数增多时可加若氟沙星胶囊0.4g一日三次.四周连用.
- 李玉萍医师: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反复侵袭而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由于粘膜的再生改造,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
病因病机
西医认识
病因
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免疫因素为主要因素。饮酒、饮食不节、精神因素、可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及胆汁反流等为其诱发因素。
病理
浅表性胃炎的炎症限于胃小凹和粘膜固有膜的表层,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的膜细胞浸润,引起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多发于胃窦,有时有少量糜烂及出血,部分患者在胃窦有较多的糜烂灶,或伴疣壮凸起,称慢性糜烂性或疣状胃炎。
萎缩性胃炎,炎症深入粘膜固有膜,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使粘膜层变薄,粘膜皱襞平坦,甚或消失,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部分患者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使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由于该内容物有胆汁的返流,而引起胆汁返流性胃炎。
慢性胃炎多合并胆结石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认识
脾胃虚弱为其内在因素,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劳逸过度为其诱发因素。
饮食不节,积滞不化,郁遏气机;忧思恼怒,肝失疏泄,气滞胃腕;过度辛劳则耗耗伤气血,过度安逸则气机不舒。
脾胃素虚,加之以上诸因素致气机不畅,郁滞胃脘,升降失常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症状辨证
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胃脘隐痛、嘈杂嗳气、厌食恶心等。一般胃体胃炎可见厌食、体重减轻,或伴贫血;胃窦胃炎或伴胆结石,尤其是胆汁返流较多者,可引起急性糜烂而出现明显疼痛、嘈杂、灼热等,严重时可出现小量上消化道出血,如呕血、黑便等。
慢性胃炎在中医书籍中多属胃痛、痞满、嗳气、嘈杂等范畴。
本人经多年探索,归纳出脾胃虚弱、睥虚积滞、胃气上逆、肝胃不和等证型,可合并肝胆火胜、肠腑湿热等。
中医治疗
以健睥消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主。
以枳实消痞丸为主加减
枳实消痞丸系金元时代明医李东垣所创,“治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食。”原方为丸剂,我经多年探索,用本方加减做汤或浓缩加工做丸散剂,治疗慢性胃炎,效果很好。
枳实10-12g黄连10-20g生姜6g半夏10g
厚朴10-15g人参10-20g炙甘草6g
白术10-15g茯苓10g麦芽15g
一付药煎2次,冷水或开水下药都可,头火煎开后再煎30分钟左右清出,二火煎开后再煎20分钟左右清出,2次兑上,早晚各半温服,戒生冷及不易消化饮食。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见胃痛、胃胀、痞满、嗳气、嘈杂、泛酸、恶心、食欲不佳等症状者均可用本方辨证加减治疗。
虚寒者,减黄连加砂仁、吴茱萸;肝胃不和者,合柴胡疏肝散;肝火犯胃者,合金铃子散加黄芩;胃气上逆明显者,加苏梗,肝胆火甚者,加柴胡、黄芩;肠腑湿热者,加木香;用量可按寒热虚实增减。
保健常识
合理饮食,以防积滞伤及脾胃;(2)戒烟酒,忌过食辛辣,以避免对胃粘膜的反复刺激;(3)保持心情舒畅,以免情志刺激;(4)劳逸结合,以调和胃肠功能。
病历举例
张学伍,男,35岁,因胃脘胀痛,嘈杂于2003年3月8日就诊。
自述患慢性胃炎10余年,时轻时重,这次复发并加重4月余,多方治疗无效。现觉胃脘胀痛明显,食后加重,伴嘈杂嗳气,轻度恶心,大便秘结,疲乏气短。
胃镜提示:胃体部粘膜红白相间,以红相为主。胃窦部粘膜充血、水肿,可见糜烂和渗出。
查:患者消瘦,面色无华。中上腹压痛。
舌苔厚稍黄,脉沉稍弦。
西医诊断:慢性浅表糜烂性胃炎。
中医辨证:脾虚积滞、胃气上逆。
中医治疗:健脾消积,和胃降逆。
处方:
枳实(肤炒)12g黄连(吴茱萸水炒)12g生姜6g半夏(姜炙)10g
厚朴(姜炙)10g人参10g炙甘草6g白术(土炒)15g茯苓10g
炒麦芽15g苏梗12g黄芩8g瓜蒌12g陈皮10g
6剂,每日1剂,水煎服。
嘱:戒烟酒,忌辛辣。
二诊:2003年3月14日,自述胃脘胀痛减轻,食欲好转。
原方加砂仁8g,减黄连4g,连服18剂。
三诊:2003年4月6日,自述胃脘胀痛、嘈杂嗳气基本消失,恶心消失,精神食纳好转。
原方增减服2月余,诸症消失,精神食纳转佳。
随访2年正常。
许红容,男,46岁,内蒙古乌海市人,5005年8月8日,因慢性胃炎、胆囊炎复发,胃脘胀痛网上述诊。
患者慢性胃炎、胆囊炎、胆结石反复发作12年,时轻时重。本次1月前复发,多方治疗不见好转,现觉胃脘灼热,胀痛明显,痛及胸胁,伴厌食恶心,嘈杂嗳气,心烦头昏,便秘尿黄,口干口苦,舌苔厚腻而黄。
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医辨证:肝胃不和,合并肝胆湿热。
中医治疗:疏肝和胃,清利湿热。
以枳实消痞合柴胡疏肝散为主:
枳实(肤炒)12g黄连10g生姜6g半夏(姜炙)10g
厚朴(姜炙)10g党参10g炙甘草6g白术(土炒)15g
茯苓10g炒麦芽15g柴胡12g枳壳10g白芍10g
川芎8g香附15g黄芩10g瓜蒌12g
6剂,每日1剂,水煎服。
嘱:戒烟酒,忌辛辣。
二诊,2005年8月15日,诸症减轻,胃脘灼热及心烦头昏基本消失,口苦基本消失,食纳较前好转。
原方去黄芩,照原法再服6剂。
三诊:2005年8月22日,胸胁疼痛、嗳气、嘈杂及恶心消失,口苦消失。胃脘胀痛大减,饮食转佳。
枳实消痞精选,部分浓缩,加工散剂900g,每次10g,每日2次,间断服用近2月,诸症消失。
电话随访:至今正常。
查看详情>>
- 4本人有直肠炎,慢性浅表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
- 问:病情描述:本人有直肠炎,慢性浅表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腹胀,小腹不舒服,大便不太成型。前两个月开始出现腰两侧和后背硬胀感,到现在为止感觉加重,但是不疼,还是硬胀感,想问我身上的胃炎和直肠炎能引起腰背硬胀吗?:需要医生帮助提供远程诊断:想询问大夫这是怎么回事,腰两侧和后背硬胀是胃炎引起的吗?{[OnlyCharacteristic!!!No.1#120ask.com]ContentFlag}
- 答:
- 孙磊副主任护师: 病情分析:直肠炎作为肠炎的一种,在现实中有很高的发病率。而起病急骤的直肠炎,更是我们应该引起重视的一种肠道疾病。指导意见:得了直肠炎,基本上和其他肠炎一样,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状:腹泻、腹痛、腹胀、黏液便或脓血便等,建议去医院看看。
- 王彬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一般来说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可以引起背部板硬不适或者疼痛的感觉,当然腰背部硬胀感也与腰肌劳损等有一定的关系。指导意见:建议积极治疗一下胃炎以及十二指肠球炎观察一下看看,如果好了就说明是与胃肠有关系,如果不好,就得考虑腰肌的原因。
- 张立辉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你说的这个情况可能和胃的关系不是很大的。考虑可能是泌尿系的问题或者是腰椎的问题。指导意见:建议你应该做个泌尿系彩超,腰椎ct检查一下。先明确诊断再治疗。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