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在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
1. 发病原因:关节炎发病原因多样,包括自身免疫因素、感染、创伤、劳损、遗传等,如类风湿关节炎与自身免疫有关,骨关节炎多因关节长期磨损引发。股骨头坏死主要由创伤如股骨颈骨折、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酗酒等因素导致股骨头血供受损,进而引起骨细胞缺血坏死。
2. 症状表现:关节炎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有关节畸形、功能障碍,不同类型关节炎症状有差异,如类风湿关节炎多累及小关节,呈对称性疼痛。股骨头坏死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病情发展,出现髋部或腹股沟区疼痛,疼痛可向大腿内侧、臀部放射,活动后加重,晚期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跛行。
3. 影像学特征:关节炎在X线早期可能正常,随病情进展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CT能更清晰显示骨质细节;MRI对软组织分辨力高,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股骨头坏死X线早期可正常,随后出现股骨头密度改变、囊性变等;CT能更准确显示骨质破坏情况;MRI是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敏感方法,可发现骨髓水肿、坏死灶等。
4. 治疗方法:关节炎治疗根据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包括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等、物理治疗热敷、按摩等、手术治疗关节置换术等。股骨头坏死早期可采用保守治疗,如避免负重、药物改善血供等;中晚期多需手术治疗,如髓芯减压术、带血管蒂骨移植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日常需注意保护关节,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出现关节不适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以便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