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患者皮肤会出现斑丘疹、水疱、脓疱、结痂、色素沉着等表现。
1. 斑丘疹:猴痘初期,皮肤常首先出现斑丘疹。这些斑丘疹通常为红色或粉红色,直径大小不一,可散在分布于身体各处,以面部、四肢等部位较为常见,外观类似蚊虫叮咬后的皮疹,质地相对较平,与周围皮肤边界清晰,患者可能伴有轻微的瘙痒或压痛感。
2. 水疱:随着病情发展,斑丘疹会逐渐演变为水疱。水疱内含清亮或微浊的液体,疱壁较薄,容易破裂,大小从针尖至绿豆大小不等,周围常有红晕环绕,此时瘙痒感可能会有所加重。
3. 脓疱:水疱进一步发展会形成脓疱,脓疱内充满脓性分泌物,颜色可呈黄色或黄白色,质地较稠厚。脓疱周围皮肤红肿明显,患者可能会有疼痛及触痛加剧的情况,脓疱破溃后会流出脓性物质。
4. 结痂:脓疱逐渐干涸后会形成结痂,痂皮颜色较深,通常为黑色或深褐色,质地较硬,与皮肤贴合紧密。结痂过程标志着病情逐渐进入恢复期,此时瘙痒和疼痛症状会逐渐减轻。
5. 色素沉着:痂皮脱落后,局部皮肤可能会留下色素沉着,表现为皮肤颜色加深,呈淡褐色或深褐色,这种色素沉着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变淡,但部分患者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的色素沉着痕迹。
猴痘患者皮肤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日常若发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断。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隔离治疗,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以免继发感染,影响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