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肌腱断裂可通过受伤机制、症状表现、活动功能、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来判断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
1. 受伤机制:完全性手指肌腱断裂通常由较为严重的切割伤、碾压伤等直接暴力引起,致使肌腱连续性完全中断;不完全性肌腱断裂多因长期劳损、反复微小创伤积累,或遭受较轻外力牵拉,肌腱未完全断开仍有部分相连。
2. 症状表现:完全性肌腱断裂时,局部疼痛剧烈,断裂处可摸到明显凹陷或间隙,伴有肿胀;不完全性肌腱断裂疼痛相对较轻,肿胀不明显,可能仅在按压或活动时有压痛,断裂处无明显凹陷。
3. 活动功能:完全性肌腱断裂会导致相应手指关节主动活动受限甚至丧失,无法完成正常屈伸动作;不完全性肌腱断裂手指仍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屈伸活动,但力量减弱,活动范围可能减小。
4. 影像学特征:在超声或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完全性肌腱断裂表现为肌腱的连续性中断,断端可呈不规则状;不完全性肌腱断裂可见肌腱局部增粗、回声改变或部分纤维连续性中断。
5. 治疗方式:完全性肌腱断裂一般需手术缝合修复,术后配合固定和康复训练;不完全性肌腱断裂多采取保守治疗,如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部分严重情况也可能需手术。
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哪种肌腱断裂,都要注意保护受伤手指,避免二次损伤。治疗后需严格按照医生指导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肌腱恢复和功能改善。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