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直吐口水可能是唾液腺发育、吞咽功能不完善、出牙不适、口腔炎症、呼吸道感染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加强护理、缓解不适、治疗疾病等。
1. 唾液腺发育:宝宝唾液腺逐渐发育完善,唾液分泌量增加,但吞咽功能尚不协调,导致口水增多而吐口水。这是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及时用柔软的毛巾或口水巾轻轻擦拭口水,保持口周皮肤清洁干爽,防止皮肤发红、皲裂。
2. 吞咽功能不完善:宝宝年龄小,吞咽功能还未成熟,不能及时将分泌的唾液吞咽下去,就会出现吐口水情况。家长可通过一些训练帮助宝宝提高吞咽能力,比如适当增加宝宝的咀嚼机会,给一些稍带颗粒感的辅食,让宝宝练习咀嚼和吞咽动作。
3. 出牙不适:出牙期间,牙龈瘙痒、疼痛,会刺激唾液分泌增多,宝宝也会一直吐口水。可以准备干净的磨牙棒或牙胶,让宝宝咬一咬,缓解牙龈不适。同时,用干净的手指或纱布轻轻按摩宝宝的牙龈,也能起到一定的舒缓作用。
4. 口腔炎症:口腔受到细菌、病毒感染引发炎症,如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炎等,会导致口水增多并吐口水。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涂抹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等,同时注意口腔清洁,饭后用温水帮助宝宝漱口。
5. 呼吸道感染: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感冒、扁桃体炎等,可能会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倒流至咽喉,刺激唾液分泌,引起吐口水。要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根据病情使用相应药物,如止咳祛痰药等,同时让宝宝多休息、多喝水,促进身体恢复。
日常要多关注宝宝的情况,保持宝宝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疾病发生。若宝宝吐口水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哭闹不止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