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疾病,因脊髓内形成管状空洞并导致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其症状多样,治疗方法也有多种选择。
一、脊髓空洞症症状:
1. 感觉障碍: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即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及深感觉相对正常。患者可能对冷热不敏感,易出现烫伤、冻伤却不自知。
2. 运动障碍:手部小肌肉如骨间肌、鱼际肌等逐渐萎缩,表现为手部无力、精细动作受限,如拿筷子、系扣子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可累及上肢其他肌肉,甚至出现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导致行走不稳。
3.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肢皮肤增厚、多汗或无汗,指甲粗糙变形等表现。还可能有大小便失禁等排尿排便功能障碍。
2.脊髓空洞症治疗:
1. 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病情进展缓慢者。主要通过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同时可配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改善肌肉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空洞进行性扩大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手术。常用手术方式有枕骨大孔减压术、脊髓空洞分流术等,目的是解除脊髓受压,改善脊髓血液循环,减少空洞对神经组织的压迫。
脊髓空洞症患者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防止受伤。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和进行康复训练,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中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