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的腰椎骨骼退变疾病,其表现多样,治疗方法也有多种选择。
一、腰椎骨质增生的表现:
1. 疼痛:初期多为腰部隐痛,劳累、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加剧,甚至在夜间也会发作影响睡眠。
2. 活动受限:腰椎活动度减小,弯腰、后仰、侧屈等动作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限制,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行走和日常活动。
3. 下肢症状:当增生的骨质压迫到周围神经时,可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从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一直放射至足部。
4. 腰部畸形:病情严重且病程较长者,可能出现腰椎生理曲度改变,如腰椎侧弯等畸形表现。
2.腰椎骨质增生的治疗:
1. 保守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牵引、针灸等。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按摩能放松腰部肌肉;牵引可拉开椎间隙,减轻对神经的压迫;针灸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炎症和疼痛;肌肉松弛剂能缓解肌肉紧张;营养神经药物用于改善神经受压后的功能障碍。
2.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神经受压症状严重,出现肌肉萎缩、大小便失禁等情况。手术方式有减压手术、融合手术等,旨在解除神经压迫,稳定腰椎结构。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期间注意腰部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选择合适的床垫和腰围辅助支撑腰部,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