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是身体对多种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多样,治疗方法也因情况而异。
一、发烧表现:发烧时体温会升高,根据发热程度可分为低热体温范围在 37.3℃ - 38℃、中度热38.1℃ - 39℃、高热39.1℃ - 40℃和超高热超过 41℃。除体温变化外,还常伴有畏寒、寒战,皮肤可能出现苍白、干燥等表现。同时,会有全身症状,如乏力、肌肉酸痛、头痛、关节痛等,严重时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引发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惊厥等情况。
2.发烧治疗:对于低热和中度热,一般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湿毛巾敷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也可使用退热贴。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温水,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散热。若体温超过 38.5℃,或因发热出现明显不适,可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但要按说明书或遵医嘱使用,注意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针对引起发烧的病因进行治疗也很关键,若是感染性发热,需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用抗生素,病毒感染用抗病毒药物;非感染性发热则要针对具体病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需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
发烧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记录体温数值及变化趋势,为治疗提供参考。同时,保证充足休息,休息环境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若发烧持续时间较长、体温过高或伴随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剧烈头痛、意识不清等,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