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门螺杆菌后部分人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人会出现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还可能引发多种胃部疾病,对健康造成危害。
一、临床症状:
1. 消化不良:可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进食后症状可能加重,还伴有嗳气、恶心、呕吐等表现,影响正常消化功能。
2. 胃痛:多为间歇性发作,疼痛部位主要在上腹部,性质多样,如隐痛、胀痛、刺痛等,发作时间不规律,可能在空腹或进食后出现。
3. 口臭:幽门螺杆菌在口腔和胃肠道内分解尿素等物质,产生有异味的气体,导致口臭,且通过常规口腔清洁难以消除。
2.危害:
1. 引发胃炎:幽门螺杆菌凭借螺旋形结构容易钻透胃黏膜,损伤胃黏膜保护屏障,引发胃黏膜炎症,长期炎症刺激可影响胃部正常功能。
2. 导致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持续破坏胃黏膜,使胃黏膜防御能力下降,胃酸刺激损伤部位,形成溃疡,患者可能出现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等症状。
3. 增加胃癌风险: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反复损伤与修复,增加细胞癌变的几率。
若怀疑感染幽门螺杆菌,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素呼气试验、胃镜检查等。一旦确诊,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的方案。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医嘱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以确保治疗效果,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