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和自发性气胸可从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来区别。
1. 症状表现:肺气肿起病缓慢,多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逐渐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病情进展可伴有喘息、胸闷等。自发性气胸起病急骤,突然一侧胸痛,呈针刺或刀割样,持续时间短,随后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部分有刺激性咳嗽。
2. 发病机制:肺气肿是由于吸烟、空气污染等多种因素致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自发性气胸是因肺部组织异常导致气体进入胸腔,常见肺部疾病如肺气肿、肺结核等破坏肺组织形成肺大疱破裂,或无基础疾病因胸膜下微小泡破裂所致。
3. 影像学特征:肺气肿胸片显示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肺野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纤细。CT能更清晰显示肺气肿的类型和程度。自发性气胸胸片可见胸腔内气体形成的透亮区,无肺纹理分布,肺组织被压缩向肺门。CT能更准确判断气胸量及肺部基础病变。
4. 治疗方法:肺气肿稳定期以戒烟、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如呼吸锻炼等;急性加重期根据病情抗感染、平喘、祛痰等。自发性气胸少量气胸可保守治疗,卧床休息、吸氧促进气体吸收;中大量气胸需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排气,有肺大疱等基础疾病可能需手术治疗。
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屏气等增加胸腔压力的行为。有肺部基础疾病者积极治疗,定期复查。一旦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就医,按医嘱规范治疗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