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早期表现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呕血或黑便等。
1. 上腹部疼痛:多为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为间歇性发作,也可能持续存在,常因进食、胃部受刺激等因素而加重,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不固定,可在剑突下或脐周附近。
2. 恶心:胃部受到炎症刺激,导致胃部肌肉收缩,引发恶心感,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试图将胃内可能刺激胃黏膜的物质排出体外。
3. 呕吐:恶心后常伴随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程度不同,轻者可能偶尔呕吐一次,重者可能频繁呕吐,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和进食。
4. 食欲不振:炎症影响胃部正常消化功能,导致胃肠蠕动紊乱,消化液分泌异常,从而使患者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
5. 呕血或黑便:少数情况下,急性胃炎导致胃黏膜损伤严重,引起胃出血,就会出现呕血症状,血液经胃酸作用后可呈咖啡色;若出血量较少,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吸收,会使大便呈黑色柏油样。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食用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