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害的表现有乏力、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水肿等。
1. 乏力:心肌损害时心脏泵血功能受影响,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血液供应,能量代谢异常,导致全身乏力,日常活动耐力下降,原本轻松的活动也会感觉力不从心。
2. 心悸:心肌受损后心脏电活动可能出现紊乱,引发心律失常,患者会自觉心跳异常,如心跳过快、过慢、不规则跳动或有心跳漏跳感等。
3. 胸痛:心肌损害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刺激神经末梢产生胸痛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如压榨性、闷痛、刺痛等,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
4. 呼吸困难:心脏泵血能力降低,肺部淤血,气体交换障碍,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起初可能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严重时可呈端坐呼吸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5. 水肿:心肌损害使心脏功能减退,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常见于下肢,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控制盐和水分摄入,戒烟限酒。若已确诊心肌损害,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