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与股骨头坏死在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发病原因:骨质疏松多因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营养缺乏、药物影响等导致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破坏;股骨头坏死常由创伤如股骨颈骨折、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酗酒等引起股骨头血供受损。
2. 症状表现:骨质疏松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疼痛,以腰背痛多见,还可能有身高变矮、驼背、骨折等;股骨头坏死早期可能有髋部或腹股沟区隐痛、活动后加重,中晚期疼痛加剧,出现跛行、髋关节活动受限。
3. 影像学特征:骨质疏松在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股骨头坏死早期X线可能正常,随病情发展可见股骨头骨质破坏、塌陷等,磁共振成像对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更敏感。
4. 治疗方法:骨质疏松治疗以补充钙剂、维生素D,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为主;股骨头坏死早期可采用保守治疗,如减少负重、药物治疗,中晚期严重者多需手术治疗,如髋关节置换术 。
日常要重视骨骼健康,保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饮酒和滥用药物。若出现髋部或腰背部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