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证引发心悸的原因有年老体虚、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逸失度、久病体虚等。
1. 年老体虚: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肝主筋,肾藏精,肝肾不足则筋脉失养,导致肢体颤动。而气血亏虚,心脏失于濡养,心主神明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心悸。
2. 情志过极:长期情绪波动过大,如焦虑、愤怒、惊恐等,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耗伤心阴,心阴不足则心失所养,引发心悸。同时,情志因素也会加重颤证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3. 饮食不节: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浊阻滞经络,影响气血运行,进而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悸。
4. 劳逸失度:长期过度劳累,耗伤气血,或过度安逸,缺乏运动,气血运行不畅。心脏依赖气血的滋养,气血失常会使心脏功能失调,引发心悸。同时,身体虚弱也会加重颤证症状。
5. 久病体虚:患有慢性疾病,长期不愈,身体正气受损。如肺病久咳伤气,肾病久病及心等,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引发心悸。而颤证患者本身身体虚弱,久病更会使病情复杂,心悸症状也更为明显。
日常生活中,颤证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合理安排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