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后皮肤溃烂的原因有放疗射线的直接损伤、皮肤防护不当、个体皮肤敏感性差异、营养状况不佳、合并感染等。
1. 放疗射线的直接损伤:放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但射线在穿过皮肤时,会对皮肤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随着放疗剂量的累积,皮肤细胞的损伤逐渐加重,超过了皮肤自身的修复能力,就容易引发皮肤溃烂。
2. 皮肤防护不当:放疗期间若没有做好皮肤保护,如照射区域皮肤受到摩擦、搔抓,或者接触刺激性物质,像肥皂、酒精等,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使得皮肤更容易受到放疗射线的伤害,进而导致溃烂。
3. 个体皮肤敏感性差异:不同人皮肤对放疗射线的敏感程度不同。有些人皮肤较为敏感,在接受相同剂量放疗时,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皮肤反应,严重时就会发展为皮肤溃烂。
4. 营养状况不佳:患者营养摄入不足,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重要营养物质,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正常代谢和修复。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在放疗的刺激下,就容易出现溃烂。
5. 合并感染:放疗后皮肤局部抵抗力降低,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引发感染。感染会进一步加重皮肤的损伤,促使皮肤溃烂的发生和发展。
放疗后要注意保持照射区域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刺激。穿着柔软、宽松的衣物,减少摩擦。同时,保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抵抗力。若出现皮肤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严格遵医嘱进行护理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