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得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慢性疾病、失血、药物影响等。
1. 摄入不足:老年人牙齿脱落,咀嚼功能减退,对肉类、蛋类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减少。且部分老年人饮食过于清淡、单一,导致铁的来源不足,无法满足身体对铁的需求,进而引发缺铁性贫血。
2. 吸收障碍:老年人胃肠功能逐渐衰退,胃酸分泌减少,影响铁的吸收。同时,一些老年人患有胃肠道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肠炎等,会进一步干扰铁在肠道的吸收过程,使得铁吸收不良。
3. 慢性疾病:像慢性肾病、肿瘤等慢性疾病,会影响铁的代谢和利用。慢性肾病患者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影响红细胞生成;肿瘤患者身体消耗大,且肿瘤可能影响铁的摄取和利用。
4. 失血:老年人可能存在一些隐匿性失血情况,如胃肠道溃疡、痔疮等,长期慢性失血会导致体内铁丢失过多,若未及时补充,就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5. 药物影响:部分老年人因基础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某些药物如抗酸剂、抗生素等,可能会影响铁的吸收,长期服用可能导致铁吸收不良,增加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风险。
老年人日常要注意合理膳食,适当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等。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体检。若发现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