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疣和鸡眼在病因、症状、好发部位、大小形态、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
1. 病因:足底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通过皮肤微小破损自身接种传染;鸡眼多因局部皮肤长期受挤压或摩擦,如鞋子过紧、长期行走等,导致角质层增生形成。
2. 症状:足底疣初起为细小发亮丘疹,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或更大,表面粗糙角化,皮纹中断,去除表面角质层后可见疏松角质软芯,易出血,常有散在小黑点;鸡眼为边界清楚的淡黄色或深黄色圆锥形角质栓,表面光滑,与皮面平或稍隆起,按压会产生明显疼痛。
3. 好发部位:足底疣可发生于足底任何部位,常见于足跟、跖骨头或跖间受压处;鸡眼多发生在足部着力点处,如小趾外侧、拇趾内侧、足底前中部等易受摩擦和挤压部位。
4. 大小形态:足底疣大小不一,小如米粒,大至黄豆甚至更大,形态不规则;鸡眼通常较小,一般如绿豆至蚕豆大小,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5. 治疗方法:足底疣治疗方法多样,如冷冻、激光、电灼等物理治疗,也可外用维A酸、水杨酸等药物,还可采用手术切除;鸡眼治疗以去除角质增生为主,可外贴鸡眼膏,也可通过手术切除,还可使用水杨酸软膏等药物软化角质。
日常要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过紧、过硬,减少对足部皮肤的挤压和摩擦。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防止病毒或细菌滋生。若出现足部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不要自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或引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