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钙化的表现有微小钙化、粗大钙化、边缘钙化、蛋壳样钙化、不规则钙化等。
1. 微小钙化:通常表现为砂粒样、针尖样的钙化点,在超声检查中较为常见。微小钙化可能提示甲状腺结节具有一定的恶性风险,因为癌细胞生长活跃,会分泌一些物质导致钙盐沉积形成微小钙化。
2. 粗大钙化:钙化灶相对较大且密度较高,超声图像上呈现为较强的回声。粗大钙化一般与良性病变关系更为密切,比如结节性甲状腺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局部组织发生退变、坏死,之后钙盐沉积形成粗大钙化。
3. 边缘钙化:指钙化出现在甲状腺结节的边缘部位,呈弧形或环形。边缘钙化多提示结节为良性,可能是由于结节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钙盐在其边缘沉积所致。
4. 蛋壳样钙化:这种钙化表现为结节边缘的钙化呈完整或不完整的环状,形似蛋壳。蛋壳样钙化常见于良性的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病变周围的纤维组织包裹,钙盐在纤维组织内沉积形成。
5. 不规则钙化:钙化形态不规则,没有明显规律,可呈条索状、斑片状等。不规则钙化的性质较难判断,可能是良性病变的复杂改变,也可能与恶性病变相关,需要结合其他超声特征及检查进一步评估。
发现甲状腺结节钙化后,应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复查,观察结节大小、形态、钙化情况等变化。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若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建议进一步检查或治疗,需积极配合,遵循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