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得风疹块的原因有食物过敏、感染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1. 食物过敏:小儿的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食用某些易过敏食物,如海鲜鱼虾蟹等、蛋类、牛奶、坚果等,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启动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导致皮肤出现风疹块。
2. 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都可能诱发风疹块。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龋齿等细菌感染,或者是病毒性感冒、手足口病等病毒感染,感染引发身体的免疫反应,就可能促使风疹块出现。
3. 药物因素:小儿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引发风疹块。常见的如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退烧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进入体内后,被免疫系统误判,进而引发过敏症状。
4. 环境因素: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等过敏原,或者受到冷热刺激、日光照射等物理因素影响,皮肤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形成风疹块。比如在春天花粉较多时外出,就容易因接触花粉而发病。
5.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遗传史,小儿患风疹块的几率会相对较高。遗传因素使得小儿的免疫系统相对敏感,更容易对各种刺激产生过度反应,从而出现风疹块。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饮食和接触物,尽量避免孩子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减少尘螨滋生。孩子出现风疹块后不要让其搔抓皮肤,以免引起感染。症状严重时需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