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长麦粒肿多由用眼卫生不良、睑板腺分泌旺盛、免疫力低下、眼部慢性炎症、遗传因素等。
1. 用眼卫生不良:幼儿常有用手揉眼的习惯,手上携带大量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揉眼时这些病菌容易进入眼部,感染睑板腺或睫毛毛囊及其附属腺体,引发炎症,进而形成麦粒肿。比如在玩耍后未洗手就揉眼睛,病菌就会趁机而入。
2. 睑板腺分泌旺盛:幼儿新陈代谢较快,睑板腺分泌功能活跃,若分泌的油脂不能及时排出,就容易堵塞睑板腺开口,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从而诱发麦粒肿。
3. 免疫力低下: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病菌侵袭。当身体因感冒、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时,眼部抵御病菌的能力也会降低,增加麦粒肿发病几率。
4. 眼部慢性炎症:若幼儿本身患有沙眼、睑缘炎等眼部慢性炎症,炎症长期刺激眼部组织,会使睑板腺或毛囊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麦粒肿。
5. 遗传因素:部分幼儿长麦粒肿可能与遗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麦粒肿病史,幼儿遗传相关基因后,患麦粒肿的风险会相对较高。
日常生活中,要教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勤洗手,不用脏手揉眼。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若幼儿眼部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