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皮肤症状有黄疸、蜘蛛痣、肝掌、皮肤瘙痒、色素沉着等。
1.黄疸:肝硬化时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会导致皮肤和巩膜发黄。起初可能在巩膜较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全身皮肤都会呈现黄色,严重程度与肝功能受损程度相关,黄疸越明显,往往提示肝脏功能受损越严重。
2.蜘蛛痣: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其形态似蜘蛛,中心有一个小红点,周围有辐射状的小血管分支。这是由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引起小动脉扩张所致。
3.肝掌:表现为手掌大小鱼际处皮肤发红,加压后褪色。同样是因为肝硬化时肝功能减退,雌激素在体内蓄积,刺激毛细血管扩张而形成。肝掌的出现也提示肝脏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4.皮肤瘙痒:肝硬化患者胆汁排泄不畅,胆汁酸盐沉积于皮肤,刺激神经末梢,从而引发皮肤瘙痒。瘙痒程度不一,有的患者较轻,有的则奇痒无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搔抓后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感染等问题。
5.色素沉着: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对垂体分泌的促黑素细胞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导致促黑素细胞激素增多,引起皮肤色素沉着。患者面部、颈部、手背等暴露部位皮肤颜色加深,变得灰暗、黝黑,失去光泽。
肝硬化患者日常要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护用品。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同时,需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