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通常不会自愈。牙周病是因牙菌斑、牙结石等刺激引发的牙周组织慢性炎症,一旦患病,牙周组织已遭破坏,自身难以恢复到初始健康状态。
牙周病的产生多与不良口腔卫生习惯有关,牙菌斑、牙结石长期堆积在牙齿表面和牙龈边缘,持续刺激牙周组织,引发炎症。随着病情发展,炎症会从牙龈蔓延至深层牙周组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这些病变一旦出现,仅靠机体自身修复能力很难消除炎症、恢复受损组织。
轻度牙周病若能及时改善口腔卫生,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刺激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炎症发展,但已受损的牙周组织也难以完全恢复如初。对于轻度牙周病,主要的治疗措施包括口腔卫生指导和洁治术(洗牙)。口腔卫生指导是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和使用牙线、牙间隙刷等工具,以有效去除牙菌斑。洁治术则是通过专业的器械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和部分牙菌斑,减少对牙周组织的刺激。
而中重度牙周病,炎症更为严重,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大,更不可能自愈,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脱落。这种情况需要进行牙周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牙周刮治是清除牙周袋内壁的牙菌斑和牙结石,根面平整术则是去除牙根表面的病变组织,使牙根表面光滑,减少细菌的附着,促进牙周组织的愈合。在一些复杂病例中,可能还需要进行牙周手术,如牙周袋切除术、牙龈切除术、牙槽骨修整术等,以进一步清除病变组织,恢复牙周组织的形态和功能。
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漱口水等辅助清洁口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预防牙周病的发生。若已患牙周病,需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