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患者容易并发深静脉血栓与患者病情重、长期卧床、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治疗相关因素等有关。
1. 患者病情重:重症医学科患者多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如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等,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凝血系统异常激活,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2. 长期卧床:患者因病情需要长时间卧床,肢体活动明显减少,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容易在静脉内淤积,进而促使血栓形成。
3. 血管内皮损伤:重症患者常需要进行各种有创操作,如中心静脉置管等,这些操作可能会损伤血管内皮,使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暴露,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凝血过程,引发血栓。
4. 血液高凝状态:一些重症疾病会导致机体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像严重感染时炎症介质释放,会改变血液成分,利于血栓形成。
5. 治疗相关因素:某些治疗手段如大量使用止血药物,会进一步增强血液的凝固性,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
对于重症医学科患者,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尽可能早期评估并采取预防措施。患者及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在患者病情允许时,协助其适当活动肢体。若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尽早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