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与脱肛痔在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发病原因:脱肛主要是因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多与盆底组织薄弱、肛门括约肌松弛等有关,如年老体弱、多次分娩等致支持组织松弛。脱肛痔实则是内痔脱出,主要因肛管齿状线以上静脉丛病理性扩张或充血,长期腹压增加、久坐久站、便秘等因素诱发。
2. 临床表现:脱肛初期排便时直肠黏膜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严重时直肠全层脱出,需用手推回甚至无法回纳,脱出物表面光滑,呈粉红色或红色。脱肛痔脱出物为充血肿大的痔核,呈暗红色,表面为黏膜,有时可见出血点,多伴有便血、疼痛、瘙痒等症状。
3. 治疗方法:脱肛治疗,轻度脱肛可采取保守治疗,如坐浴、提肛运动等;严重脱肛需手术,如直肠悬吊固定术等。脱肛痔治疗,初期可通过药物治疗,如栓剂、膏剂等;症状较重、经常脱出且不能回纳时,多采取手术切除,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
日常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影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