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容易细菌感染的原因包括采血环境不卫生、采血器具消毒不彻底、皮肤消毒不规范、自身免疫力低下、采血后护理不当等。
1. 采血环境不卫生:若采血场所清洁消毒工作不到位,空气中可能悬浮大量细菌。在抽血过程中,这些细菌容易随着针头进入人体,引发感染。比如一些非正规采血点,环境简陋且缺乏有效清洁措施,增加了细菌感染风险。
2. 采血器具消毒不彻底:采血使用的针头、采血管等器具若未经过严格规范消毒,残留的细菌会在抽血时进入血管。不合格的一次性采血器具或重复使用未彻底消毒的器具都可能带来隐患。
3. 皮肤消毒不规范:抽血前对皮肤消毒不严格,皮肤上的细菌未被有效杀灭,当针头刺破皮肤时,细菌就会趁机而入。例如消毒范围过小、消毒时间不足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消毒不达标。
4. 自身免疫力低下:本身免疫力较差的人群,身体抵御细菌的能力弱。抽血造成的微小创口,对于这类人群来说,更易被细菌侵袭引发感染,像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
5. 采血后护理不当:抽血后若没有正确按压止血,创口长时间暴露,易沾染细菌。另外,过早沾水、搔抓创口等行为,也会破坏创口愈合环境,增加细菌感染几率。
抽血后要注意保持创口清洁干燥,按照医护人员指导正确按压止血。避免过早碰水和剧烈运动,降低细菌感染风险。若出现创口红肿、疼痛、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