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时出血肛门疼可能由肛裂、痔疮、肛周脓肿、肛瘘、直肠肿瘤等引起。
1. 肛裂:通常是由于大便干结、排便用力过度,导致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溃疡。排便时,粪便刺激溃疡面,引发剧烈疼痛,疼痛呈周期性,同时伴有便血,血色鲜红,多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有血迹。
2. 痔疮:尤其是外痔发炎或内痔脱出嵌顿时会出现疼痛。内痔一般以便血为主,便血颜色鲜红,可为滴血或喷射状出血;外痔在发生血栓或炎症时,会出现疼痛,肛门可见肿物,质地较硬,触痛明显。
3. 肛周脓肿:是肛门周围软组织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初期表现为肛门周围持续性胀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加剧,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脓肿破溃后会有脓血流出,同时可能伴有便血。
4. 肛瘘:多由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外口经常有脓性、血性分泌物排出,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疼痛,排便时疼痛可能会加重。
5. 直肠肿瘤: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生长,可出现便血,多为暗红色,可伴有黏液,同时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还可能有肛门坠胀、疼痛等感觉。
日常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吃蔬菜、水果,防止大便干结。若出现大便时出血肛门疼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