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不容易被发现与症状不明显、体征不典型、检查不全面、疾病认知不足、特殊类型难诊断等有关。
1. 症状不明显:多数小型房间隔缺损在婴幼儿期及儿童期可无明显症状,孩子活动、生长发育等基本不受限,家长很难察觉到异常。即使有症状,也可能仅表现为易感冒、活动后稍感乏力等,这些症状与普通的身体不适相似,容易被忽视。
2. 体征不典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心脏听诊时杂音可能较柔和、不响亮,尤其是小型缺损,医生在听诊时也可能较难准确判断。而且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心脏增大等体征,进一步增加了诊断难度。
3. 检查不全面:常规体检项目有限,可能未包含针对性的心脏检查。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设备和技术有限,难以准确检测出房间隔缺损。若患者未进行心脏超声等关键检查,就容易漏诊。
4. 疾病认知不足:不仅普通民众对房间隔缺损的症状、危害等了解甚少,部分非专科医生对其认识也不够深入,导致在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
5. 特殊类型难诊断:部分房间隔缺损类型特殊,如多孔型、筛孔型等,其结构复杂,在检查时不易被发现,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若发现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活动耐力差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成年人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悸、气短等症状,也不能掉以轻心,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