龅牙的形成原因有遗传、不良口腔习惯、乳牙期或替牙期的局部障碍、疾病、环境因素等。
1. 遗传:遗传因素在龅牙形成中占比较大。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龅牙,子女遗传到这种牙颌面畸形的概率就会增加。遗传不仅影响牙齿的形态、大小,还会影响颌骨的生长发育模式,使得子女在生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龅牙情况。
2. 不良口腔习惯:长期的吮指、咬下唇、口呼吸等不良习惯都可能导致龅牙。比如吮指时,手指对牙齿和颌骨产生异常压力,影响牙齿正常排列;咬下唇会使上前牙唇向倾斜,下前牙舌向倾斜;口呼吸时,气流冲击上颚,导致上颚变窄、高拱,进而引起牙齿排列不齐,形成龅牙。
3. 乳牙期或替牙期的局部障碍:乳牙早失、乳牙滞留等情况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顺序和位置。乳牙早失后,邻牙可能会向缺牙间隙倾斜,占据恒牙萌出空间,导致恒牙错位萌出,引发龅牙;乳牙滞留则会使恒牙萌出受阻,只能歪着钻出牙槽骨,造成牙齿排列紊乱。
4. 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如佝偻病,会影响钙、磷等矿物质的代谢,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包括颌骨发育异常,从而增加龅牙的发生几率。腺样体肥大等局部疾病,会导致气道狭窄,孩子被迫口呼吸,久而久之也会引发龅牙。
5. 环境因素: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因素也可能影响牙齿和颌骨发育。比如长期食用过于精细的食物,牙齿和颌骨缺乏足够的咀嚼刺激,导致颌骨发育不足,牙齿排列空间不够,容易出现龅牙。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口腔习惯,避免不良习惯对牙齿和颌骨发育的影响。家长要关注孩子牙齿发育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以预防和改善龅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