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并非不长肿瘤,只是相较于胃、大肠等部位,小肠肿瘤相对少见,常见的小肠肿瘤有腺癌、间质瘤、淋巴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脂肪瘤等。
1. 腺癌:是小肠最常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其发病与遗传因素、肠道慢性炎症、息肉等有关。腺癌生长较快,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和发生转移,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痛、便血、肠梗阻等症状。
2. 间质瘤: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间叶组织肿瘤,可发生于小肠任何部位。多数间质瘤具有潜在恶性,大小和生物学行为差异较大。症状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和位置,可能有腹部肿块、腹痛、消化道出血等。
3.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可原发于小肠,也可由全身淋巴瘤累及小肠。小肠淋巴瘤可破坏肠道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腹痛、腹泻、腹部肿块等表现,还可能伴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4. 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小肠是好发部位之一。这类肿瘤生长相对缓慢,但具有侵袭性,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引起特定的临床综合征,如类癌综合征,表现为皮肤潮红、腹泻、哮喘等。
5. 脂肪瘤:是一种由脂肪过度增生积聚形成的良性肿瘤,通常位于黏膜下层。一般生长缓慢,多无症状,较大的脂肪瘤可能引起肠套叠、肠梗阻等并发症。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若出现腹痛、腹胀、便血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小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