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易发生脱水与生理特点、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特点、喂养不当、疾病因素等有关。
1. 生理特点:小儿新陈代谢旺盛,对水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且水交换率比成人快,每日摄入及排出的水分占细胞外液量的 1/2,而成人仅为 1/7。使得小儿在腹泻时,水分丢失速度更快,更容易出现脱水情况。
2. 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消化功能较弱。腹泻时,肠道吸收功能进一步受损,不能有效吸收摄入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导致水分持续丢失,进而引发脱水。
3. 病情特点:小儿腹泻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排便次数频繁,大量的肠液随粪便排出体外,带走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短时间内就可造成体内液体量明显减少,引发脱水。
4. 喂养不当:部分家长在小儿腹泻时,未能及时调整喂养方式,继续喂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减少食物摄入量的同时未补充足够水分,导致小儿摄入的水分无法满足身体需求,加重脱水。
5. 疾病因素:某些导致小儿腹泻的疾病,如轮状病毒感染等,除了引起肠道症状外,还可能影响体内的水盐代谢平衡,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功能受到影响,进一步促使脱水的发生。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小儿的饮食卫生,合理喂养,及时补充水分。一旦小儿出现腹泻症状,应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若有异常需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防止脱水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