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越早越好是因为心脏骤停后人体会迅速出现缺氧、代谢紊乱、脑损伤、心脏功能恶化、复苏成功率降低等情况。
1. 缺氧:心脏骤停后,血液循环停止,氧气无法输送到身体各组织器官。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在心脏骤停后的4-6分钟内,就可能因严重缺氧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若能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就能及时为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提供一定的氧气,延缓缺氧对组织细胞的损害。
2. 代谢紊乱:心脏骤停后,身体的代谢会迅速出现紊乱。无氧代谢增加,导致乳酸等酸性物质大量堆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早期进行心肺复苏有助于维持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纠正代谢紊乱,为后续的复苏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3. 脑损伤:大脑是人体最脆弱的器官之一,心脏骤停时间越长,脑损伤的程度就越严重。及时开展心肺复苏,可减少脑部因缺血缺氧导致的神经元死亡和神经功能障碍,降低患者复苏后出现昏迷、认知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4. 心脏功能恶化:心脏骤停后,心肌会因缺血而逐渐失去收缩能力。随着时间推移,心脏功能会不断恶化。尽早实施心肺复苏,能通过外力辅助心脏泵血,维持心脏的基本功能,防止心肌进一步受损,提高心脏恢复自主跳动的可能性。
5. 复苏成功率降低:心脏骤停每延迟1分钟进行心肺复苏,复苏成功率就会显著下降。早期心肺复苏能在黄金时间内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生存机会,极大地提高最终复苏成功的概率。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学习心肺复苏知识,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伸出援手。当发现有人心脏骤停,要毫不犹豫地立即展开心肺复苏,为患者的生命争取宝贵时间。同时,若身边有相关医疗资源,应尽快寻求专业帮助,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后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