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下面出血可能由痔疮、肛裂、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等引起。
1. 痔疮:是常见原因,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通常以便血为主要症状,便血颜色鲜红,多在排便后点滴而下,严重时呈喷射状出血。外痔一般表现为疼痛、瘙痒,有时也会出现便血。混合痔则兼具两者症状。长期久坐、便秘、妊娠等因素易诱发。
2. 肛裂:多因大便干结、排便用力过度,导致肛管皮肤全层裂开。便血通常量较少,颜色鲜红,会伴有排便时和排便后的剧烈疼痛,疼痛呈周期性发作。
3. 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便血一般为无痛性,颜色鲜红,量不多,有时会在粪便表面带有鲜血,少数患者可能摸到肿物。
4.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便血常与黏液、脓液混合,同时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5. 直肠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便血,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变细、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
出现大便下面出血的情况,不要惊慌。日常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和腹泻。但也不能自行判断病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