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凉后易发生尿路感染,常见原因有免疫力下降、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尿液浓缩、尿路黏膜防御功能降低等。
1. 免疫力下降:着凉会使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白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可能降低,身体抵御细菌等病原体的能力变差。原本存在于尿道周围的少量细菌,就可能趁机大量繁殖并侵入尿道,引发感染。
2. 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寒冷刺激会导致尿路局部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慢。这会影响到尿路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废物排出,使得尿路黏膜的抵抗力下降,给细菌可乘之机。
3. 尿液浓缩:着凉时,人体通过皮肤和呼吸散失的水分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导致尿液生成减少且浓缩。浓缩的尿液中有害物质浓度升高,对尿路黏膜产生刺激,同时也有利于细菌在尿路中滋生繁殖。
4. 尿路黏膜防御功能降低:着凉可能影响尿路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其分泌的免疫物质减少,黏膜的屏障作用减弱。细菌更容易黏附在尿路黏膜上,进而引发感染。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着凉。同时,要养成多喝水、勤排尿的好习惯,通过尿液冲刷尿路,减少细菌滋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若频繁出现着凉后尿路感染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