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车与否和内耳平衡感受器、视觉信息冲突、个体体质、气味敏感度、心理因素等有关。
1. 内耳平衡感受器:内耳中的前庭器官是人体重要的平衡感受器,当乘车时身体晃动,前庭器官会受到刺激。如果前庭器官过于敏感,就容易向大脑传递混乱的运动信息,导致晕车症状出现,比如头晕、恶心等;而不敏感的人,大脑接收的信息相对稳定,就不容易晕车。
2. 视觉信息冲突:乘车时,眼睛看到车内相对静止的物体,但身体感受到车辆的运动,视觉和前庭系统传递给大脑的信息不一致。这种冲突会让大脑产生困惑,引发晕车反应。有的人能较好协调这种冲突,就不会晕车。
3. 个体体质:体质不同对晕车的反应也有差异。体质较弱、容易疲劳或者患有某些疾病如偏头痛等的人,乘车时更容易晕车。而身体素质好、精力充沛的人晕车概率相对较低。
4. 气味敏感度:车内的各种气味,如汽油味、皮革味等,会刺激人的嗅觉。对气味敏感的人,这些气味可能会加重晕车症状,甚至诱发晕车;而对气味不敏感的人则受影响较小。
5. 心理因素:心理状态也会影响晕车情况。过度紧张、焦虑的人,乘车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车辆晃动上,会放大身体的不适感受,增加晕车几率;心态放松的人则不容易晕车。
日常生活中,容易晕车的人乘车前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空腹或吃得过饱。可以提前准备姜片、晕车药等。乘车时尽量选择靠窗位置,保持空气流通,眼睛看向远方固定物体,减少视觉冲突。若晕车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