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肿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肾脏疾病、心脏疾病、肝脏疾病、下肢血管疾病等。
1. 肾脏疾病:肾脏具有过滤和排泄功能,当肾脏出现问题,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的滤过功能受损,蛋白质会从尿液中漏出,导致尿蛋白升高。大量蛋白尿会引起血浆白蛋白降低,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从而引发腿肿。通过尿常规检查尿蛋白,能初步判断肾脏是否存在病变,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 心脏疾病:当心脏功能不全时,心脏的泵血能力下降,导致体循环淤血,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腿肿。同时,心功能不全可能影响肾脏灌注,导致肾脏滤过功能改变,也可能出现少量尿蛋白。尿常规检查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肾脏功能异常,辅助判断心脏疾病对肾脏的影响程度。
3. 肝脏疾病: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会导致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使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进而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外渗至组织间隙,出现腿肿。肝脏疾病可能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导致肾脏滤过功能异常,出现蛋白尿。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帮助了解肾脏受累情况,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4. 下肢血管疾病: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等血管疾病,会影响下肢血液回流,导致血液在下肢淤积,引起腿肿。虽然这类疾病通常不会直接导致肾脏病变,但长期的血液回流不畅可能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偶尔也会出现少量尿蛋白。尿常规检查有助于排查是否存在肾脏相关并发症。
腿肿时进行尿常规检查尿蛋白意义重大。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若发现腿肿且尿蛋白异常,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一步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