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机制涉及蚊虫叮咬、病毒血症、突破血脑屏障、脑实质病变、免疫反应等。
1. 蚊虫叮咬:蚊虫叮咬携带病毒的动物后,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当再次叮咬人时,病毒随蚊虫唾液注入人体。
2. 病毒血症:病毒进入人体后,先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繁殖,随后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此时若机体免疫力强,可不发病或仅出现轻微症状。
3. 突破血脑屏障: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细胞内繁殖。
4. 脑实质病变:病毒在神经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引起脑实质广泛病变,出现脑水肿、脑血管扩张充血等病理改变。
5. 免疫反应: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反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可导致神经组织损伤,加重病情。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防蚊灭蚊,如安装纱窗、使用蚊帐、喷洒杀虫剂等。流行季节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在黄昏和夜间。对于儿童等易感人群,可按计划接种乙脑疫苗。若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