龅牙的齿性和骨性可从牙齿形态、牙槽骨形态、面部外观、遗传因素、治疗方式等方面判断。
1. 牙齿形态:齿性龅牙主要是牙齿本身排列不齐、前突,牙齿倾斜角度异常,牙列拥挤等,牙槽骨基本正常;骨性龅牙不仅牙齿前突,牙槽骨也有明显的前突表现,牙齿整体位置因牙槽骨异常而改变。
2. 牙槽骨形态:齿性龅牙牙槽骨形态接近正常,没有明显的突出或变形;骨性龅牙牙槽骨会有明显的前突,从侧面看牙槽骨的轮廓较为突出。
3. 面部外观:齿性龅牙对面部整体轮廓影响较小,仅牙齿前突导致唇部稍显前突;骨性龅牙对面部外观影响较大,除唇部明显前突,还可能伴有下巴后缩,侧面面部线条不协调。
4. 遗传因素:齿性龅牙多由后天不良口腔习惯,如吮指、咬下唇等引起;骨性龅牙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家族中可能有类似骨性龅牙患者。
5. 治疗方式:齿性龅牙通常通过单纯的牙齿矫正,如佩戴牙套等方式就能取得较好效果;骨性龅牙往往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先正畸调整牙齿位置,再通过手术矫正牙槽骨畸形。
日常要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避免不良的咬合动作。若怀疑是龅牙,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专业检查和分析判断是齿性还是骨性,进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治疗和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