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询问拉屎时出现出血现象的原因。
一、痔疮:这是常见原因之一。内痔通常在排便时受到粪便挤压,导致痔静脉破裂出血,血液一般为鲜红色,多在排便后滴出,严重时呈喷射状出血。外痔在发生炎症、破损时也会出血,同时可能伴有疼痛、肿胀等症状。
2.肛裂:多因长期便秘、粪便干结,排便时用力过猛,使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慢性溃疡。排便时会有剧烈疼痛,随后出现少量鲜血,通常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有血迹。
3.直肠息肉:直肠内的息肉质地较脆,排便过程中受到摩擦或挤压,容易破损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多,血液多与粪便混合,有时还可能在粪便表面看到黏液。
4.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黏膜处于炎症状态,容易出现糜烂、溃疡,进而导致出血。除了便血,还可能伴有腹痛、腹泻、黏液便等症状。
5.肠道肿瘤:直肠癌、结肠癌等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表面组织会发生坏死、破溃,引起出血。早期可能仅为少量便血,后期出血量可能增多,还可能伴有大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消瘦等症状。
六、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拉屎出血,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容易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包括肠道出血;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也可能有便血症状。
出现拉屎出血的情况,不要惊慌。应注意观察便血的颜色、出血量、是否与粪便混合等情况,同时留意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尽量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肠道负担。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肛门指诊、肠镜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