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探讨过敏性休克应采取的卧位以及采取平卧位的原因。
一、过敏性休克应采取的卧位
过敏性休克应采取中凹卧位,即头胸部抬高约 10° - 20°,下肢抬高约 20° - 30° 。
2.采取平卧位中凹卧位本质也是一种特殊平卧位的原因
1. 有利于呼吸
抬高头胸部,可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积增大,利于肺部的扩张,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增加氧气的摄入,缓解因休克导致的缺氧状态,保证重要脏器的氧气供应。
2. 有利于静脉回流
下肢抬高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回心血量,进而保证心脏有足够的血液泵出,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有助于提升血压,改善休克患者的循环功能,为机体各组织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液灌注。
3. 保持脑部供血
中凹卧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脑部的血液供应,避免因脑部缺血缺氧而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后果,对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及时准确地调整患者卧位至关重要。同时,要尽快呼叫专业医护人员,遵医嘱迅速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如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给予抗过敏药物、补充血容量等。在后续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变化,确保患者得到全面有效的救治,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