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功能不全和黄体萎缩不全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上存在区别。
1. 发病机制:黄体功能不全是指黄体分泌孕酮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多因排卵后黄体发育不良,分泌功能不足。而黄体萎缩不全是指黄体不能在月经周期的特定时间正常萎缩,持续分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不能如期完整脱落。
2. 临床表现:黄体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不易受孕或在孕早期易发生流产。而黄体萎缩不全的典型症状是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长达9-10日,且出血量可多可少。
3. 诊断方法:黄体功能不全通过基础体温测定,高温相小于11日;血孕酮水平低等辅助诊断。黄体萎缩不全则通过诊断性刮宫,在月经第5-6日仍能见到呈分泌反应的子宫内膜来确诊。
4. 治疗方法:黄体功能不全治疗多采用补充孕激素,如黄体酮等。而黄体萎缩不全治疗主要是使用孕激素,使黄体及时萎缩,内膜完整脱落,也可使用短效避孕药调整月经周期。
日常要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维持内分泌稳定。出现月经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