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了发生骨折后,一般通常需要2-3个月左右可以下地走路。不过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时间范围,具体时间会因骨折的严重程度、部位以及个人恢复情况而有所不同。
骨折后,骨骼需要时间来愈合。在骨折初期,断端会形成血肿,随后血肿逐渐机化,纤维组织开始生长,连接骨折断端。随着时间推移,骨痂不断形成并加强,使骨折部位逐渐稳定。只有当骨痂生长到足够坚固,能够承受身体重量时,才可以尝试下地走路。如果过早下地,可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甚至导致骨折移位,需要重新治疗。
对于一些轻微的脚骨折,比如裂纹骨折,骨折断端相对稳定,周围组织损伤较小,身体自身的修复能力能够较快发挥作用,在2个月左右可能就具备下地走路的条件。而如果是较为严重的粉碎性骨折,骨折块较多且移位明显,对周围血管、神经等组织造成较大损伤,愈合时间会相对延长,可能需要接近3个月甚至更久才能下地。
在恢复期间,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定期进行复查,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同时,在未完全恢复前,要注意休息,避免患肢过度用力和负重。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当达到可以下地走路的阶段,也要循序渐进,从借助辅助工具慢慢行走开始,逐渐恢复正常活动。